独家述评丨从“选好学生”到“教好学生”-LMLPHP

图源IC

王蔚/文

昨天,本市民办小学初中摇号顺利完成。单从摇号的过程来看,用“无可非议”四个字形容,是十分恰当的。但是,新的问题又开始缠绕着部分家长,搞得他们不得淡定——不挑生源,招了一批“统货”进来,民办学校还“会教”吗?还“教得好”吗?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开始掀起民办潮。当初的理由大致有三个:一是弥补政府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不足,二是探索办学体制和机制的灵活性,三是为孩子的求学之路提供多元选择。但是,从30年的实践来看,大规模举办民校的前两条理由,至少在上海这样的城市,肯定已经牵强了。至于第三条理由,也是见仁见智。但我倒是觉得,摇号录取的强力介入,或许恰是部分民校转型发展的重大契机。如果民校真能把“普娃”教成“牛娃”,在不额外增加学业负担、在不折不扣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办学纪律、在不人为“吓退”学生和家长的情况下,几年后,民校还能像过去那样“既叫座又叫好”,这真是为教育改革探索出了新的经验与路径。

“我家的‘普娃’居然摇进了某某民校。”这几天确有家长在奔走相告。反过来,如果民校在教育理念、教育手段乃至教师具体的教态、教言上不与“摇号录取”同频共振,那么,“普娃”上民校很可能就会变成“坑”娃了。相信,这也绝不会是民校举办者的主观选项。

圈内的人都知道,民办学校的升学率要高,一是挑生源“掐尖”,二是“抢跑道”教得快、教得难、教得多。这也几乎是过去一些知名民办学校的不二法宝,一点不用遮遮掩掩。既然是“掐尖”来的所谓“最好学生”,教师自然要用“最好”“最难”的标准来设计教学任务。现在,摇号招进来的“牛娃”少了,“普娃”多了,难怪有人要说,曾经屡试不爽的“金牌教育”,恐怕不适合在民校里全面开花了,倒是“成功教育”也应该成为民校的重要议题。

从“选好学生”到“教好学生”。这是摇号录取方式在倒逼民办学校必须走出发展的新路子。我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开宗明义,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公益性教育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教好每一个学生,培养每一个学生各展其才、全面发展。然而,任由民校“掐尖”招生,最终损害的是教育生态,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公办学校办学积极性和办学质量的严重受挫。同时,一味只会依赖“优质生源”的民校,其自身的发展模式也势必会落入僵化和功利的窠臼。

民办教育作为公办教育的必要补充,是要满足受教育者的多样化选择和差异化选择。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良性竞争,应当体现在为“普娃”们也能提供更好的教育上。因此,从习惯了“掐尖教育”到真正“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这更是对民校端正办学思想的一次重大考验。

民校不相信“焦虑”。

05-20 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