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B站发布公告称,自即日起,对于不幸离开人世的B站用户,将在取得其直系亲属确认和同意后,将其账号列为“纪念账号”并加以保护,“以纪念他们和我们曾经存在于同一个世界,曾经看过同样的风景,为同样的事物欣喜或悲伤”。
图说:b站发布的公告。网络图
近年来,“数字遗产”日益受到关注。一个人去世后,他或她在各个网络平台上的账号如何处理,是可以继承,或继续保留,还是会被清空、删除?相比之下,财产类数字遗产的归属较为明确,支付宝、微信支付中的真金白银,以及数字货币、游戏装备等虚拟财产,只要是合法获得,用户就应拥有所有权。然而,精神类“数字遗产”该怎么处理,仍然争议很大。
一般情况下,网络服务提供者与用户间的协议会约定,虚拟账号归网络服务提供者所有,用户仅有使用权。用户去世后,账号如何处理,各互联网公司有不同规定。有的规定账号不得继承,但账号内的财产可以;有的规定亲属在提供相应证明后可找回账号;有的社交平台推出“纪念账号”,用户生前可指定联系人,在自己身后管理遗留账号,但这名管理者只拥有极为有限的权限,账号也只可浏览、无法互动……
图片来源:东方IC
网络账号内可能留有珍贵的资料,一些社交账号也部分体现了用户的生活和人格,如果一刀切地清空、删除,殊为可惜。对离世用户的亲友来说,如果账号能够保留,也是一种纪念逝者的方式。但与此同时,网络账号关涉用户隐私,一些用户可能并不希望账号内容被他人知晓,宁愿在自己去世后让账号消失。
如何处理“数字遗产”这个复杂的问题,法律、企业和用户都需要面对。法律需要有更明确的规定,划分各类“数字遗产”的属性;企业则不妨给予用户更多选择权,让用户自己选择如何处理网络账号及账号中的内容;用户也可思考,在将来的某一天,如何处置网络世界中那个被遗留下来的“自己”。
纪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