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云冈石窟的壮丽与辉煌,凝聚了人类智慧,成为了文化艺术发展交流的空前绝唱。前天,展览“大美之颂·云冈石窟——千年记忆与对话”在上海宝龙美术馆举办,展览带来120件云冈文物和复原窟(第12窟),第12窟复原窟是浙江大学与云冈石窟研究院合作,历时3年多制作而成的国内首个1:1可拆卸3D打印数字化石窟,此次“移动”来沪,开创了不可移动文化异地展览的先河。
图说:第三单元 石语破天惊 复原窟12窟
身临其境感受音乐窟的宏伟
此次展览精心设计了四大单元板块,给观众带来了极致化的视觉体验:丝路寻佛记(文献)、匠心造丹青(文物)、石语破天惊(3D打印石窟与数字互动)、化象之境(当代艺术)。展览第四部分展出了10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20余件作品,构建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对话。其中最为震撼的是第三单元的云冈石窟“复刻”。
云冈石窟第12窟为廊柱式殿堂窟,俗称“音乐窟”,属于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冈中期工程,以其恢宏壮丽的伎乐雕刻、华美浪漫的艺术氛围著称于世。洞窟平面呈长方形,分前后室,前室北壁上方的天宫乐伎天手持各民族乐器,宛若一支“交响乐团”,集中反映出北魏宫廷乐队的时代风貌,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珍贵资料。
图说:第三单元 石语破天惊 复原窟12窟
窟内现存乐器共有14种49件,大致可分为三类:弹拨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在千年的岁月里,鼓乐齐鸣、琴瑟相和的北魏梵声,彩带飘飞、舞姿曼妙的歌舞飞天,一直在塞外古都大同的星空低旋回响,是中国音乐史上弥足珍贵的绝版遗存。
由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与云冈石窟研究院联合完成的国内首个1:1可拆卸3D打印数字化石窟惊艳亮相。复原石窟高8.5米、宽12.2米、入深14.5米,由于体积庞大,且颜色特别丰富,导致扫描、测绘和搭建的难度极高。
图说:第三单元 石语破天惊 复原窟12窟
把民族的艺术灵魂铸刻进一壁岩石
对于云冈石窟的研究,始于金代曹衍《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继以清初朱彝尊《云冈石佛记》。但真正学术意义上的研究,则是百年之事。本次展览整理了一系列重要的出版物和老照片,记录了近百年来云冈石窟的考古研究文献及成果,感受到云冈石窟在中国建筑史和雕塑艺术史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
云冈石窟背依武州山,面对武州川,林渊锦镜,清幽精美。主要洞窟45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云冈石窟的开凿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余年。云冈石窟把一个王朝无尽的思想、无尽的语言和一个民族永远的灵魂雕进了一壁岩石,雕成了与人间相对应的丰富生动的世界。
图说:展览现场
展览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进行展示,分为石雕造像、陶塑、金铜造像、碑刻、建筑构件、器具、墓葬文物等七类,配以图文讲解。这些文物系统还原了北魏历史和生活。
石窟文化长廊包含北朝经典墓葬壁画、数字动画放映厅等多元化石窟文化展示板块,观众不仅可以全方位了解石窟文化,还能近距离探秘文物修复现场。
图说:第二单元 匠心造丹青
当代艺术对话传统石窟
策展人王纯杰为展览引入当作艺术作品,通过绘画、影像、装置、雕塑、行为、摄影、声音等多元方式展开这一场跨时代的艺术对话,探讨传统艺术中“意象”及“意境”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中如何启迪创意和激发新的可能性。
云冈研究院院长张焯、策展人王纯杰、艺术家郭工、云冈项目负责人武林、宝龙美术馆副馆长吕美仪在论坛上围绕云冈石窟的千年记忆,对话当代艺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云冈文化,首届云冈石窟文创设计大赛启动,大赛分学生组和职业组将通过网络评选产生。
展期持续至2021年3月28日。展览由雅昌文化集团、云冈石窟研究院和上海宝龙美术馆主办,京东方协办,云冈研究院院长张焯和策展人王纯杰联合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