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 (记者 郭剑烽)减肥产品、性保健产品已分别成为本市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刑事案件的重灾区,其中性保健品占药品类案件的比重更是高达40.9%。28日上午,上海市检察院第三分院协同上海铁检院共同发布2015-2020年危害食品药品安全案件集中管辖检察报告。
6年来,三分院和上铁院共受理食品、药品类批准逮捕案件317件556人,审查起诉案件384件716人2单位,提起公诉308件513人13单位,受理食品、药品类二审上诉、抗诉案件67件140人2单位。两院的食药案件认罪认罚适用率分别提升为75%和98.28%,缓刑适用率约为38%。判处罚金总金额高达5677.26万元,其中在分院办理的案件中,判处一倍以上罚金案件12件,占比52.17%。
图说:上海市检察院第三分院协同上海铁检院共同发布2015-2020年危害食品药品安全案件集中管辖检察报告现场。市检三分院 供图
根据报告分析,本市危害食药品安全刑事案件的罪名集中于生产销售假药、有毒有害食品及伪劣产品罪。其中,生产销售假药罪案件占比72.6%。食品类案件集中于减肥产品、肉类、调味料、奶粉。药品类案件集中于性保健品、进口药品及美容针、肉毒素等注射针剂,其中性保健品占比达40.9%。
本市危害食药品安全刑事案件中,犯罪对象呈多样化、新型化趋势。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不法分子开始将食品犯罪的目标投向进口牛肉、阿胶等“高档”“网红”产品,较多运用更换过期食品标签、掺杂部分过期食品等更加隐蔽的犯罪手法。在药品领域,新型医美药品,如肉毒素、美白针、溶脂针、麻醉针等美容针剂占比逐年升高,逐渐出现一些利用化工产品自制抗癌药的案件。
此外,犯罪方法组织化、链条化,体现跨区域特征。犯罪主体虽以个人共同犯罪和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为主,文化程度总体较低,但近年来案件的犯罪方法呈现出事前预谋、分工协作、上下游犯罪网络紧密等特点,部分案件中采购、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跨多个省级行政区划,甚至跨多个国家和地区。
另外,犯罪行为线上化、隐蔽化特征显著。食品药品由线下实体店销售转为网络平台线上销售,呈攀升态势。网络销售占用资金少、辐射范围广、销售速度快、交易更方便,主管部门监管难度更大,违法犯罪活动具有更强的隐蔽性。
据悉,作为上海市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刑事案件主要办案机关,市检三分院和铁检院发挥集中管辖优势,依法惩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始终聚焦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有关的食品、药品安全,高质量办理了“婴儿奶粉案”“网红面包案”“日本牛肉案”“上海疫苗案”等一批在全国、全市有影响力的案件。两院还共同牵头成立上海市检察机关食药品环资核心办案团队,专办涉食药品安全的大要案和疑难复杂案件,上下联动,形成打击合力。
案件链接:
在上海三分院办理的首例妨害新冠疫情防控刑事案件中,崔某在疫情期间未经正规采购渠道、未索取产品合格证明、未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情况下,明知口罩可能存在质量问题,而通过微信联系的方式,采购 “艾美”牌普通口罩4000只、医用外科口罩50000只及其他品牌口罩,并对外宣称上述口罩具有防护功能,销售“艾美”牌普通口罩3850只、医用外科口罩27950只,总计销售金额达10.7万余元。经检测,上述口罩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三分院在收到伪劣口罩案件线索时迅速响应,与上铁院、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成立提前介入联合协调工作小组,梳理证据标准,邀请医疗器械等专家共同研讨论证,从严从快打击涉疫犯罪,于2020年3月31日以销售伪劣产品罪对被告人崔某提起公诉,法院最终判处被告人崔某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