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收到美团外卖订单!”昨天下午,记者在位于浦东新区周浦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一楼的“默咖啡”咖啡馆里看到,虽然是第一天正式开业,外卖订单已不断涌入,骑手们陆续前来取走咖啡。间或也有三两个顾客走进来,扫二维码捐出一元钱,换取一张咖啡券。他们好奇地拿着券来到吧台前,看着两名沉默无声的特殊咖啡师操作咖啡机,冲泡出各式咖啡。他们细问之后方才知道,原来,“默咖啡”的四名员工中,有两名是残疾人,他们在这里实现了就业,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为镇上的其他残疾人打造一个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公共客厅”。他们还有一个小小的梦想,让这个“一元公益默咖啡”项目生根发芽,在周浦镇复制出第二家、第三家,为残疾人提升就业层次、更好实现社会价值打造一个样本。

一元钱换一杯爱心咖啡 浦东特殊咖啡馆“520”温暖开业-LMLPHP

图说:原本从不喝咖啡的王娜(化名)出乎意料地成为了一名咖啡师。孙云 摄

人到中年的王娜(化名)是一名轻度智力障碍残疾人,她从来没有就业过,这些年一直待在面向智力残疾人的日间托管机构“阳光之家”里,很少与外界接触。去年,她听说周浦镇社区建设和服务办公室要与镇残联合作举办一个招收聋人员工的公益咖啡馆“默咖啡”,而且地点就在“阳光之家”楼下,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了名。

与王娜一起报名的还有10余名周浦镇残疾人,其中有聋人,也有肢体和智力残疾人。经过面试,项目方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只招收聋人打造“无声”咖啡馆的初衷,于是,王娜和聋人小丁脱颖而出,在经过近一个月的一对一培训后,成为了周浦镇乃至浦东新区正式就业的第一批残疾人咖啡师。

说起这个“第一批”,她们自己也觉得出乎意料。王娜说,自己和爱人以前从来不喝咖啡,从来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整天和咖啡机打交道。如果有人问她“你泡的咖啡好喝吗”,她会哈哈笑着回答说:“咖啡的味道嘛,就是苦的咯!”爽朗的笑声中,透出一股对自己新身份的不可思议之感。

一元钱换一杯爱心咖啡 浦东特殊咖啡馆“520”温暖开业-LMLPHP

图说:聋人小丁是浦东第一位正式就业的聋人咖啡师。孙云 摄

的确,如果没有这个为周浦残疾人度身打造的“一元公益默咖啡”项目,她们可能还会继续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无法实现更好的残健融合,而现在,她们已经学会了泡咖啡、烤披萨、做沙拉、榨果汁、焗芝士饭……王娜自信地说,最难学的手艺是烤披萨,因为,烤箱的位置有点高,个头比较矮小的她操作比较吃力,但是,其他手艺都学会了,味道还挺不错呢!

经过前期筹备,“默咖啡”本打算在几个月前开业,不想正好碰上了疫情突袭。不过,在全社会逐渐复工复产之后,尽管尚未开业,这些特殊的咖啡师们还是特意回到咖啡馆,花了两天功夫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周浦镇的社区医生、村居防控志愿者免费制作爱心咖啡。

4月23日,第一批100杯热腾腾的咖啡送到了周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二天,他们又把100杯咖啡送到了一线防控人员的手中。同时,他们又与慈善超市合作,通过社会爱心人士认领200杯爱心咖啡,把这份关爱传递到了更多防控一线人员的心中。

一周前,“默咖啡”终于开始试运营。每天10点开工前,王娜和小丁都会准时来到咖啡馆,轻车熟路地开始一天的劳作。运营负责人沈哲文说,虽然是刚开始运作,没什么名气也没做过什么宣传,每天也逐渐有了几十杯咖啡的外卖订单。由于“默咖啡”和助老餐厅共用着一块区域,面积不大,所以打算主要以接外卖订单为主,并为周边的园区和商务楼入驻企业提供茶歇配送等服务。

沈哲文相信,虽然周浦镇做了一件少有先例的事情,让残疾人在咖啡馆里唱起了主角,但这间有温度的咖啡馆是可以在市场化运作中存活并发展壮大的。周浦镇有3000余名残疾人,“默咖啡”或许可以成为“星星之火”,复制更多连锁店,或通过技能实训,推动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更好地融入社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选择在“520”这天开业,便是他们这个爱心梦想的起点。

05-21 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