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格局是由主要大国用GDP、大炮和外交文件来划定的,但疫情影响了所有这些。“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格局”可能成为今后国际关系分析中的常用语,一个特征已经清晰可见,那就是分化。
主要国家之间实力分化
其中最突出的是中美实力进一步接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将是今年唯一实现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1.9%,明年预计增长8.2%。美国2020年经济增长-4.3%,2021年预计为3.1%。2019年中国GDP为14.343万亿美元,美国21.428万亿美元,中国为美国的66.94%。2020年两国GDP分别为14.616万亿和20.507万亿美元,中国上升至美国的71.27%。2021年预计两国GDP分别为15.815万亿和21.143万亿美元,中国继续上升至美国的74.80%。
除了这些数据外,“十四五”计划的启动、庞大的国内市场、抗击疫情锤炼出来的治理能力提升与凝聚起来的民族团结精神,都使得中国未来呈现出更大的韧性与继续增长的潜力。反观美国,由于全球产业分工趋势不可逆转,加上国内政治持续极化,除非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中再一次独得重大先机,国力很难再次出现爆发性增长。
其他国家表现各异,实力增长呈分化之势。同样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析,发达经济体中,欧元区受打击比美国重(2020年衰退8.3%),但恢复可能比美国快(2021年增长率预计5.2%)。新兴经济体受打击比发达经济体轻,但近年的经济明星印度受打击最重,预计今年经济萎缩10.3%。
疫情不可能改变国家之间实力对比,但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中西分化、新兴经济体分化趋势。
中美对待彼此政策分化
如果说实力分化对未来国际格局产生的是深远影响,那么美国特朗普政府的疯狂政策则对当前中美关系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由于抗疫失败,特朗普连任受挫,将怨气发泄到中国身上,妄称“中国病毒”,大肆抹黑中国抗疫成绩。为了炒作对华强硬态度,特朗普政府屡屡对台售武,派出高官访台,甚至违背市场经济准则试图强买Tiktok,还对中国香港、新疆等议题表示“关切”。尤其是,特朗普一反离任政府不出台重大决策的传统,频频在对华关系上补刀。动作之频密,态度之癫狂,在历任美国总统中无出其右。
环球时报图
面对美国的无理打击,中国始终保持理性对待、必要反制的方针。从策略上看,这避免了随美起舞与双边脱钩,那样才正中美国下怀。从战略上看,这反映了中国的长远谋略与大国气度,也摆脱了美国思维中的零和定势。
可以料见,未来中美关系中,一方坚持合作一方主动对抗的政策分化,大概率地仍将持续。
国际组织地区合作分化
面对疫情冲击,一些国际组织失能加剧,主要原因是美国作祟。另外,国际组织本身权威、资源有限,也决定了在世界危机时刻的边缘地位。在欧洲,英国终于在“脱欧”过渡期即将过完之际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对英国首相约翰逊来说,是英国“重新掌控自己的法律和命运”。但对整个欧洲来说,无疑是地区合作一次“倒车”。
相反,一向艰难的东亚合作迎来一丝曙光。经历多年谈判后,东盟与其伙伴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终于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不只是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胜利,更是东亚推进团结互助、地区治理的实际行动。
关键在于摆脱“政治病毒”
疫情对国际格局的分化影响仍在变动之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如何变化,未来的世界能否弥合分歧、摆脱对抗,关键还是在于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如何对待彼此。真正可怕的不是新冠病毒,而是特朗普政府代表的“政治病毒”。从这个意义上看,未来的国际格局能否发展出一个合作的架构,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美国新政府以及其他国家与地区摆脱特朗普政府“政治病毒”影响的程度。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李开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