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充分肯定“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科学擘画中国未来5年以及15年的发展新蓝图。“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这个“五年”,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观新闻“思想汇”联合推出6集系列短视频《我们的“十四五”》,邀请6位沪上社科专家带大家一探究竟。今天播出第六集《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第六集: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采访嘉宾:唐亚林

主持人:今年,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有这样一组数字特别引人关注:仅从2020年8月16日至29日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就从网上征求到100多万条留言,从中整理出了有价值的建议就有1000多条。“十四五”规划的开门问策,充分体现了国家治理的民主化。

“十三五”期间,中国的国家治理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领域所取得的最大成就,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形成了一整套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展开的科学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体系,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与机制基础。为什么我们要如此重视“国家治理”呢?

唐亚林:如果说,发展是总动力,民生是总目的,那么国家治理就是总开关。如何理解这个“总开关”呢?简单来说,国家治理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渗透在国家和社会的全领域和全过程中。比如国家治理的科学化问题、民主化问题和法治化问题,以及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问题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民生福祉。可以说,国家治理绩效的高与低,决定了我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绩效的高与低。

主持人:从政府层面看,治理效能主要体现在行政效率上。中国政府行政效率的巨大提升,从中国位居世界排名前列的两大排行榜中可以看出。在世界银行的全球营商环境排名榜中,2020年中国在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排名榜中位列第31位,比2019年的第46位和2018年的第78位,均有大幅度跃升。此外,在两年一度的193个联合国成员国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评估中,2020年中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排名第45名,比2018年提升了整整20位;电子参与指数则从2018年的第29名提升至第9名。

唐亚林: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围绕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核心的“放管服”改革,做了大量体制机制创新,为市场主体、社会主体松绑。可以说, “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最多跑一次”“网格化管理”“双随机、一公开”“信用监管”等一系列重大体制与机制改革,极大地提升了各级政府服务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效率和能力。

主持人:对于国家治理效能来说,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是一个重要方面。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大考验。从目前来看,中国交出的答卷是令人满意的。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中,特别提出了“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的要求。

唐亚林:基层治理最重要的就是搭平台、建机制、聚人心。通过这三种方式为我们的基层治理提供一种制度化平台,尤其是为基层治理和谐、有序、稳定运转提供源源不断的制度化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基层治理一要动员大家参与,二要聚合人心,最后形成基层治理的发展合力。

主持人:无论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行政体系,还是社会治理水平,关键都是要把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十四五”来了,它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美好生活就此将揭开新的篇章!

12-31 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