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实干在一线】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虽已深冬,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依然林茂水清,水流潺潺。作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广东十大美丽乡村,仙坑村有着400多年历史,村中蜿蜒的康禾河亘古流淌,雄伟的八角楼、四角楼磨砺百年,独具魅力的客家文化悠久绵长。
走进“运钦民宿”主人叶运钦的家,上下两层小楼干净整洁,二楼的两个房间配有标准上下床,墙壁上的卡通贴纸和钟表让房间充满童趣。
“去年下半年疫情好转后接待了不少研学游的孩子,仅10月就接待了14批学生共280人。”叶运钦说,自己和老伴儿负责带着孩子体验农事生活,家中一次可接待20个学生,一天三顿伙食每人60元,加上住宿费30元,算下来每个学生日均消费不到100元。研学游的发展增加了收入,让自己家庭实现了脱贫。
仙坑村研学游的发展,离不开东源美丽乡村康禾运营有限公司的倾力帮扶。该公司负责人赖建彬介绍,在研学游中,企业组织学生参与“进农村、体农俗、住农户、品农活”系列活动,尤其是组织学生为本村贫困户、留守老人开展割稻谷、脱谷壳、烧柴火等义务活动,用传统客家文化浸润学生成长。
“不过,就在4年前,探访仙坑村却不太容易。”赖建彬回忆,那时候村里没通柏油路,遍地垃圾杂草,乡村旅游更是发展无门。
“改变,源自广东省推进的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程。”康禾镇副镇长肖龙介绍,如今,村里的道路变宽了、老屋换了新颜、古村越发热闹、村民的钱包越来越鼓,原来有名的省定贫困村成为研学旅游热门村。
在乡村振兴中,广东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启动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程。经过3年努力,贫困村环境整治全面完成,实现“后队”变“前队”。
“发展乡村旅游,更离不开百姓的参与。”赖建彬介绍,为调动百姓参与热情,仙坑村探索“万家民宿”发展模式,推动当地村民为游客提供食宿、游乐等接待服务。仅一年时间,便吸引了珠三角3万多名学生前往观光、体验农村生活。在研学旅游带动下,全村贫困户58户182人于2019年年底全部脱贫,村集体实现经济收入超40万元。
机制创新带来的美丽嬗变,正在更广阔的土地延展——广东广州以流溪河为轴,精心建设450公里“春花、夏果、秋色、冬泉”水陆生态画廊;佛山打造“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引领沿线100余个自然村加速蝶变;肇庆高标准打造粤桂边界省际廊道示范带,组织实施各类项目215个,引领辐射带内带外村庄振兴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有市场主体参与,只有用新理念新模式,真正走市场化路子,才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肖龙坦言,乡村环境的改善和文旅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投入,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更离不开专业的团队和人才。
“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和省级资金的绩效作用,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坚决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之战,加快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同时,通过贴息贷款和担保等政策创新鼓励更多农户参与到研学旅游发展中,让更多农户从美丽乡村建设中获益。”肖龙说。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