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当代艺术年鉴 官方图
正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进行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上海展2019”,以文献和展品相结合的形式,回顾了2019年中国当代艺术活动,梳理关键词,对2019年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和现象作出回顾和分析,并列出了107名(组)艺术家(其中部分与上海有关的原作展出)。据介绍,展览原计划在去年6月推出,因为疫情延期半年开幕。文献与图像档案的并列,使中国当代艺术在这一年中的发展路径尤为清晰,也正因为“年鉴”的存在与证据,人们会清晰地发现2012年之后,上海的当代艺术展览机构和公私机构、场馆和活动的快速增长。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从2015年开始每年举办,但这本《年鉴》坚持做了15年,在策展人朱青生看来,历史是由真相和一些幻象、假象构成的,“艺术是大众的,所以‘档案’也是视觉与图像档案。”
《年鉴》编辑部位于北京大学燕南园52号,从2005年开始对中国当代艺术现场的各类展览、活动、文献进行不间断地记录和总结,迄今已逾15年,积累了由一手资料汇集而成的数据库。2019年收录展览和活动3941条、文献4319篇,15000多个艺术家的活动信息。
图说:刘建华 《火焰》,2016-2019,瓷,可变尺寸 官方图
如何在15000多个艺术家的活动信息中选出百位参展呢?这依托《年鉴》编辑部每年收集的1万多种各种层次的文献(包括消息、研究、知识、辩论、批判和网络留言)构成的一组数据,通过数据统计排出艺术家影响力,并综合多重因素通过回归方程式算出前100位。再回头检验各因素占比权重。
这个统计方法源自于北京大学社会科学统计的团队,同时也有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指导。但作为学术机构,《年鉴》编辑部非常警惕炒作、操作的嫌疑,或者偶然性造成的误导和差异。
“算法是机械的,但艺术是微妙,即使是‘坏画’也有动人之处。”朱青生说。在文献基础上,此次在上海的展览选择了其中9位“年鉴艺术家”代表作品原作在多伦现代美术馆展出,分别为刘建华、陆垒、许哲瑜、姚海、计文于&朱卫兵、李竞雄、吕智强、张钊瀛、沈莘,可以使观众在现场把原作和《年鉴》文献材料相互映照着观看。
细细观察,会发现有几个关键词,2019年乃至2020年也依旧在持续探讨。比如“艺术与科技”“女性艺术”“全球化”“艺术乡建”“网红展”“艺术版权”等。
图说:许哲瑜 《副本人》,录像,21分17秒,2019年 官方图
15年来的《年鉴》材料以数据证明了上海美术馆和艺术形态的多元化——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美术馆名录内共计89家美术馆,其中国有美术馆26家,非国有美术馆63家。
此次上海展还与北京798艺术区的“中国当代艺术档案”馆的网络展、坪山美术馆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深圳展2019”构成呼应关系,共同展示中国当代艺术近年来的重要现象和贡献。展览期间也依托网络在三地举行研讨活动,就作品和现象背后的理论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展览由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