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青浦区沈巷镇张家圩村,一座秀塔身影绰约,茕茕兀立于茫茫水中,这就是著名的唐代泖塔。
唐乾符年间,僧如海在泖河中筑台造寺建塔,历时5年建成,“作井亭,施汤茗”,为过往船只提供休憩之处,被赐额为“澄照禅院”。宋景定年间易名“福田寺”,后又名长水塔院,该塔遂称“福田寺塔”,因建在柳中故俗称“泖塔”。当时,泖河浩淼宽广,塔顶挂灯作为来往船只的航标,“标灯为往来之望”。宋时澄照禅院香火日盛,后陆续添建,成为有规模的佛寺。清末民国初,佛寺屡遭兵火,建筑大部分被毁,至新中国成立时仅存泖塔。塔为方形五级四面,砖木结构,现高29米。
图说:泖塔 来源:网络
泖塔因泖河而名,“泖”意为水面平静的小湖。泖河又称泖湖,秦时为谷水的一部分,谷水又名华亭谷,当时水势浩淼,极为宽阔。唐陆广微《吴地记》载;“海盐县东北二百里有长谷,陆逊、随凯居此。谷水东二里有昆山(指今松江小昆山),父祖葬焉。”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在《泖湖》诗中这样写道;“巨川非一源,源亦在众流。此谷乃清浅,松江能覆舟。虫鱼何所知,上下相沉浮。徒嗟大盈北,浩浩无春愁。”
华亭陈继儒为明代大名士,号眉公,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一书中,记述了他曾三次来三泖九峰一带探幽访友的足迹,并与陈继儒结为忘年交。第三次,崇祯九年,徐霞客准备到西南一带去作万里远游,途经佘山便去拜访陈眉公。两人一直豪饮到深夜,陈眉公特地写了一封信给云南鸡足山和尚,托他照应徐霞客。次日离别时,陈还送给徐霞客一部用红香米的粉浆写成的佛经,留作纪念。徐告別陈眉公后,开始了他长达4年之久的“万里远游”。陈眉公作有《渡泖》诗曰“秋老江濒漾夕空,萧萧枫叶挂疏红。那知三泖清秋思,偏寄芦花一寺中。泖上定波叠乱沙,寺门桥断半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