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5周年纪念日。1月7日,纪实文学《周恩来与北影》在江苏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首发。本刊选发周恩来侄女、侄子周秉德、周秉钧为本书撰写的前言,以缅怀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
《周恩来与北影》写的是周总理与新中国的电影事业。作者通过自身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1973年11月至1977年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所见所闻,体察了不同人物对周总理的怀念、回忆,反映出周总理面对大是大非所坦露的喜怒哀乐,具体生动地述说了新中国电影事业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引领、保护,从小到大不断提升的发展历程。作者由此开拓了一个“周恩来是中国电影事业奠基人和引路人”的新视角。
曹致佐着笔于各种人物一次又一次的大喜大悲,他们命运的荣枯盛衰或不同事件的突变异化,把错综复杂的历史原貌,关联历史潮流的重大事件,写得峰峦叠嶂,引人入胜,表现出周总理在每一次涉及人物命运,或事态面临成败的关键时刻,总是站在风口浪尖,以他的睿智、通达来化解矛盾,妙手回春。书中讲述了周总理在西花厅多次接见电影界的各方人士,谈笑甚欢,亲密无间,以及指示中宣部和文化部的领导,要给文艺立法,最终促成了“文艺8条”和“电影32条”破茧而出。给文艺立法,何尝不是体现了周总理为了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为了保护广大的文艺工作者而呕心沥血。广州会议给中国的知识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作者不但忠实地还原历史原貌,而且揭示了久藏不露少为人知的历史谜团。在这以后,全国戏剧创作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产生了许多反映时代的优秀作品。
《周恩来与北影》一部32万字的纪实文学,蕴含了不同寻常的重量,其丰富的内涵远远大于作品的自身。曹致佐凭着对电影事业的热忱,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依靠大量的史料与严谨创作态度,钩沉索隐,博闻实录,笔底春秋,终于使得尘封的历史焕发出应有光泽。情之所钟,正是创作的动力;论世知人,行文方始笔墨酣畅,故而在历史的天平上,作者用他的满腔激情,尽情叙述了周恩来是一位有着深厚艺术素养,具有相当艺术品位和学者品格的共产党人!他不仅仅是一个党和国家领导人,而且是一位深谙艺术规律的“艺术总理”。(周秉德、周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