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85后”, 是虹口公安分局嘉兴路派出所民警。没想到,去年初的一次出警,让我与小魏一家结了缘,继而成为媒体笔下“网瘾少年的知心小哥”、居民口中“警队里的青少年问题专家”。

十日谈 | 我与“问题少年”-LMLPHP

那是在疫情防控最吃重的时候,正在小区核查登记人员信息的我,接到居委干部电话:15岁的小魏将自己锁在房内,不吃不喝,已近50个小时。

我火速赶到小魏家,小魏父母正急得面红耳赤。门后倔强的少年一声不吭,据说还早早用重物抵住了房门。不能闯,只能劝,要想劝成,首先得让对方听得进你说的话,愿意跟你聊。那,聊什么呢?我仔细问了父母事情起因,发现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沉迷网络游戏,不学习。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曾经的自己,颇为感同身受。于是,我和小魏聊自己喜欢的游戏和印象深刻的战局。“什么位置?出什么装?”听到少年声音喑哑的回话,我知道有戏了。顺着游戏话题,我俩隔着房门又聊了许多,还谈到“理想职业”“人生梦想”。两个小时后,房门开了,我看见一个身材消瘦的少年眼神明亮地看着我,像是终于找到了一个能理解他的人。那一刻,我决定要管好这件事。

此后半年里,每当小魏与父母沟通不畅、发生矛盾时,我都尽力做好“沟通桥梁”和“负面情绪回收站”,每天不断微信沟通,四五天上门一次,最终,我帮助他们找到了彼此沟通的正确打开方式。小魏眼中的“苛刻父母”转变态度,开始接纳孩子成为游戏主播的梦想;父母口中的“网瘾少年”也重拾学业,并以高分考入了市重点高中。

小魏的事被媒体报道后,我接到了络绎不绝的咨询。有通过派出所微博微信向我打听提分诀窍的,有学校邀请我担任课外辅导员的,还有居民想让我给网瘾孩子“出诊”的。说实话,“警队里的青少年问题专家”这名头,我实不敢当。我是一名基层民警,并非专业教育工作者,能处理好小魏的事,其中有自身经历和“两个孩子父亲”身份的助力,但更多的还是得益于从警这些年化解矛盾纠纷积累的经验——将心比心,竭尽全力。正如小魏家的问题,在纠纷与求助中,民警不是主角,却是牵起当事各方的纽带,是协助沟通的桥梁,是促进和谐的催化剂,群众需要民警在其中发挥作用,那这些就是我的分内事。因此,我慎之又慎地认真对待每个关于家庭教育的咨询和求助。

印象最深的是个叫小凌的孩子,他的外婆找到我,哭诉孩子因迷上足球游戏从“学霸”跌落成“学渣”。之后我与小凌谈了几次,发现他沉迷游戏是因为喜欢赢、渴望被认可,但学业难了、成绩下滑,在学校和家里越来越难得到肯定,索性自暴自弃打游戏。于是,我经常上门和小凌交流,在充分尊重他意见的前提下,与他共同制定了学习计划。不久,小凌在数学月度考评中得了满分,我特意买了他最爱的球队徽章作为奖励,还邀请他到派出所领奖。那天,孩子脸上写满喜悦和自信。后来我每回上门,都能看到被放在醒目位置的徽章,看到越发自信的小凌。

“对新的事物保持好奇,不断学习,父母努力自我提升,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下期《陈警官说》我们聊聊……”如今,我开始在热门短视频平台发布分享家庭教育心得,希望能帮助更多家庭良性沟通。把父母和孩子的距离拉近了,幸福就近了;把居民和居民的距离拉近了,和谐就近了;把群众和民警的距离拉近了,平安就近了。护得浮世一隅,这就是我,这名基层民警的分内之事。

01-08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