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校园,初三的同学内心应该是激动的,在毕业前夕,与老师同学共度考前时光,一定会留下难忘的青春记忆。今年与往年不同,除了正常的复习备考,还多了一门生活“考试”,就是学会常态化的自我防护。从网课回归教室,从自主学习到“点对点”辅导,从宽松的居家环境到有规律的校园生活,心理的调试要及时跟上,以健康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天。
复学心理问题不容小觑,稍不留意,就可能会影响到学生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也可能会影响中考发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表示,复学过程中心理难以适应是共性问题。疫情初期,学生难以适应居家隔离、在线学习的方式,但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整后已经有所适应,现在复课需要给孩子时间进行再次调整。因此,要及时有效开展心理疏导,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因时因势调整学生心理服务的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让每个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开学后的学习。
复学后的心理疏导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扎实推进,形成强大合力。学校要以全流程、无缝隙的心理疏导服务为“复学”树立信心。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必胜信心,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担负起对学生科普教育、疏导心理的责任,让学生科学认识疫情、从容做好防控。要组织好“开学第一课”,并在平时通过播放专题片、连线疾控专家、组织手抄报大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加强对预防疫情的科普,让学生更加及时全面了解疫情形势。要密切关注学生在经历“最长寒假”后的心理状况,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毕业班学生要特别关注,对厌学、烦躁等消极情绪加强心理疏导,及时释放压力,帮助他们平稳情绪、树立信心。
“孩子开学,真正需要调整心理的是家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研究员王海勇表示,复学后的信任很重要。家长们一定要放下担心,要相信教育部门会严格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任课老师也一定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计划进行授课与复习。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千千万万个化身“网络主播”的教师们,让一间间网络直播室、一方方电脑手机屏幕成为“停课不停学”的“主战场”。随着全面复学,学生群体的作息时间、上课方式、学习场所都有很大变化,复学之后老师们也进入心理换挡期。老师们也要制定好教学计划,尽快调整教学方式,试着理解学生的情绪,正确调适自己心理状况。只有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实现疫情防控和复课复学“两手抓、两不误”。
心灵栖颢气,学子沐新风。学子们积极阳光,家长们淡定坦然,老师们有条不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汇聚各方力量,为学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那么孩子们一定会沐浴阳光,锤炼品格,静心备考,考出理想的成绩,也能收获一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