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秀丽的江南文化里,还有这些内涵……-LMLPHP

图说:江南水乡的秀丽,给创作者带来不少灵感  杨建正摄

“长三角,以上海为点,往上走到江苏连云港,往下走到浙江温州,把三个点连接起来,刚好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江南》杂志副主编哲贵说,“这是狭义上的长三角,如今的长三角还包括安徽,那就是等边四角形?”在昨天下午的“收获文学榜”系列活动第二场论坛上,长三角地区文学期刊的编辑与部分作家相聚上海作协大厅,展开以“江南文脉何以蓬勃”为主题的讨论,哲贵的“几何式”形象界定,引来了大家的笑声。“江南不仅是地理的概念,还是情感和语言的方式,是文化的隐喻。”论坛主持人,苏州大学教授季进说。

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王伟认为,在写作题材的选择上,“江南”是一个“蓬勃”的视角。“在江南地域的写作题材,可以从老城到新城,再到更大的世界。”而经济的发展对江南文化,尤其近代的江南文化的“蓬勃”起到了推动的作用,《雨花》杂志主编、鲁迅文学奖得主朱辉认为,在作品的基础上归纳提炼江南文化的特质,是一个值得深入的问题,“对创作而言,不能削足适履,只冲着所谓的江南风格而去。”

风景秀丽的江南文化里,还有这些内涵……-LMLPHP

图说:论坛现场

作家周嘉宁从创作语言学视角,谈了方言写作的特点,“我在写小说的时候,会非常注意语言的问题。北京和东北的几家私人电台,用的就是方言,但所有人都听得懂。南方就比较少用这种模式。”周嘉宁直言“普通话具有普遍性、规范性、规则感,但文学往往是为突破一种理论性规则而存在的。”对于方言进入小说创作的问题,《小说界》执行主编乔晓华有着自己的见解,“北方作家都是普通话语系的,不会有太多障碍,但在江南一带,使用方言(的作品)并不常见。”她透露,上海的作家在使用方言的时候,下面会专门写注释,这种情况在其他作家那里很少会发生。

“《繁花》里的方言也是经过选择和改造的,不是纯粹口语的复制。”《上海文学》副主编崔欣认为,江南方言“不通官话”可能是影响其进入文学的原因之一,但差异的存在未尝不是好事,“南北文学期刊审美趣味的差异很明显,如果没有区别,那中国只要一本杂志就够了,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审美趣味,包容差异性,并保持文化自信。”

“如果说文学是花草,文脉就是一棵大树。文脉要蓬勃,除了创作,还应该带动和引领阅读。”《文学港》杂志主编、浙江省作协副主席荣荣提议,江南文学刊物可以形成一个共同体,开设相关评论专栏,凝聚文学共识,“只有引领更多读者和创作者,江南文脉才能生生不息。”

01-09 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