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LMLPHP

63岁的王女士7年前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永久起搏器植入,近期起搏器程控发现起搏器电极磨损。同时由于患者发现双侧乳腺癌,需行乳腺癌根治术。外科医生告诉她,要做乳腺癌手术,就要把原来的放在皮肤囊袋中的起搏器先拿掉,才能不影响乳腺癌根治手术的进行。

这让王女士陷入两难境地。摘除起搏器无异于要了她的命;可是不做乳腺癌手术,只能眼睁睁看着肿瘤发展。于是,王女士找到了孙冰教授。孙冰教授带领团队对王女士进行了全面评估,结合患者植入后起搏比例较低等特点,对诊疗方案缜密分析,并同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后,最终孙冰教授团队为王女士选择了Micra无导线起搏器进行植入。

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在刘学波教授的指导下,孙冰教授、毛玉副主任医师通过股静脉穿刺,凭借熟练的技术将起搏器顺利通过导管植入到心腔内部。术后检查起搏器工作一切正常,第三天王女士就顺利出院回家了,术后无明显不适。

Micra无导线起搏器成功植入标志着同济医院缓慢性心律失常诊治水平迈入国际领先水平,起搏器植入进入“无线微创时代”。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有学者探讨无导线起搏器的设计及应用,经过了几十年的科技发展,无导线起搏器终于变为了现实。2016年无导线起搏器诞生,掀起了起搏器技术新的变革。刘学波教授表示,和传统起搏器不同,Micra创新的无导线、无囊袋设计,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Micra体积虽然仅有胶囊大小,但却拥有超强的电池续航能力,可以为心脏提供持续稳定的动能,寿命超过13年。此外,患者植入该起搏器后仍然可以做1.5T(特斯拉)/3.0T全身核磁共振扫描检查,满足了患者之后疾病诊断的需求。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整个手术过程时间短,植入成功率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也相对传统手术方式更加良好。微创手术方式也避免了传统心脏起搏器手术植入给患者带来的皮下囊袋痕迹和手术创口伤疤。无导线起搏器作为创新的治疗技术,已于2020年纳入了上海市医保,临床正式开始应用。

不过,并不是每个心律失常的患者都适合植入Micra。有心室起搏需求,但依赖程度较低是Micra植入的最佳适应症。对于老年人和低体重、体型消瘦的人群,还有特殊疾病人群,如囊袋反复感染、静脉闭塞等;不想影响职业发展,如部分运动员,演员等;追求美观和生活质量的人群可以选择Micra。

刘学波教授强调,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成为我国心动过缓患者的“隐形卫士”,守护心律失常患者正常心跳,帮助患者及其家庭更好地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01-10 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