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音车厢”助力文明共建
山东青岛潘铎印
不久前,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的部分车次试点“静音车厢”。旅客购买车票时,可选择购买“静音车厢”,乘坐时要配合遵守“静音”约定。
孩子吵闹,音视频公放,免提接打电话……许多人在旅途中都曾被一些声音困扰过。列车是公共空间,面对一些不文明行为,劝导或许有用,但常常约束力不足。秉持“让旅客体验更美好”的服务初衷,部分列车主动作为推出“静音车厢”,以人性化、差异化服务化解静与闹的矛盾,是重视乘客体验、注重服务质量的体现,也是充满治理智慧的创新之举。安静的乘车环境需要乘客共同维护,乘坐“静音车厢”时,应按照约定遵守安静无噪音的行为规范,这不仅是社会公德的要求,也是契约精神的表现。
近年来,从多地出台规定禁止在地铁上外放声音,到一些城市刚柔并济化解广场舞扰民纠纷,对“安静”的关注、讨论乃至建章立制加以保障,彰显着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也启示着我们,维持安静和谐的公共空间秩序,既要涵养自律、相互尊重的社会公德、文明素养,也要通过制度、服务创新助力公共空间的文明共建。惟其如此,才能不断提升人们在公共空间的获得感。
推动助眠产品提质增效
河南商丘黄齐超
从枕头床品到眼罩耳塞,从药物辅助到电子助眠,近年来,助眠产品类型不断丰富、边界不断拓展,科技味道越来越浓,带动“睡眠产品”发展壮大。
需求催生供给,各种助眠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让睡眠消费成为一种新兴业态。但助眠产品使用效果可能因人而异,也难以客观衡量、评估。这就给一些商家浑水摸鱼、炒作概念提供了可乘之机。有的贴上“黑科技”标签,让公众难以分辨;有的以次充好、虚假宣传,影响消费者使用体验,凡此种种莫不冲击着助眠市场的诚信与秩序。
良好的睡眠对于个体身心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推动助眠产品提质增效,是更好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之义,也是“睡眠产品”转型升级、规范发展的必然选择。助眠原理是什么,助眠成分有哪些,商家应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与此同时,监管机构应加强监督力度,将滥竽充数的产品揪出来,对虚假宣传、炒作概念的商家严惩不贷,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也应推动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为睡眠行业的规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