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傅文婧5月21日报道:“一个人能不能成才,最终要看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就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
杨振斌委员表示:“对社会贡献大,你就是大人才。对社会没有贡献,再聪明也谈不上人才。而越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岗位,越是有价值的岗位。”据悉,2020届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1号到10号的签约者不仅全部来自上海交大,并且他们都将走上国防事业的建设岗位。
心怀报国梦,毕业投身国防建设
2020届上海市高校0000001号就业协议签约者是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生高娇,她也是2020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在研究生阶段,高娇参加了第十五届“挑战杯”大赛,最终和小组成员一起获得了能源化工组特等奖。除此之外,她还获得了2018年“创青春”全国银奖,第十届“节能减排”大赛全国特等奖,第四届“钱学森”杯特等奖等荣誉。
面对未来,高娇说:“一棵大树俯身而卧的地方,正在长出一片森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希望自己能够为这片森林增添一份绿。学校一直在号召‘青春与祖国同行’,在秋招中特地安排了国防科技招聘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招聘宣讲会则作为秋季校园招聘的开幕。宣传册上‘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几个大字让我感触很深,无论是从工作性质还是工作地点,都是我理想的选择,我想这也是我作为学校的学生党员标兵,作为交大学子的选择。”
最终,高娇顺利通过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面试,成为2020届上海市高校0000001号就业协议签约者,她将在“两弹一星”元勋于敏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和化学研究所,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成为一名国防事业建设者。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生高娇同学
除了高娇同学外,编号为0000002至0000010号协议书的签约毕业生也均被国家重点单位录取,包括航天、航空、船舶等国家重要发展领域,积极践行“爱国荣校”的交大精神,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力量。
王志恒是0000002号协议书签约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毕业生。他将进入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工作,跟随交大校友黄旭华院士的脚步,“实业兴邦,军工报国”。
王志恒说,当看到93岁的黄旭华老先生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时,他就被这位交大校友、中国核潜艇之父的传奇人生深深感动。怀着一腔建设祖国的豪情与热血,王志恒放弃了互联网公司的高薪工作机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武汉,选择了黄旭华院士所在的七一九研究所,希望自己也能为国家的富强抛洒自己的热血。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张仕强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录取,成为了0000003号协议书签约者。在上海交大读研期间,张仕强选择了微波无源器件作为研究方向,期间他还参与到导师与中电十三所的项目中。
一路求学,张仕强坚信科学技术能够为国为民,正所谓“苟利国家,死生以之。”中电十三所科研肩负着“振兴民族半导体,实现国家信息化”的历史使命,能够投身于微波无源器件领域,张仕强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能参与到和中电十三所的项目中则是“更加幸运”。最终,他也如愿以偿成为了中电十三所研发团队中的一员。
多渠道探索,精准助力毕业生就业
东方网记者从上海交大获悉,疫情防控期间,为帮助广大毕业生顺利就业,学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招聘服务新模式,多渠道开拓“网络招聘”云平台,联合用人单位拓展就业渠道,构建精准就业“生态圈”。学校陆续推出多场地方类、行业类专场空中宣讲会、双选会,为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保驾护航。
此外,学校积极参与其他公益类招聘活动,并为“一对一”对口帮扶的湖北工业大学提供帮助。如前程无忧联合全国百余所高校举行的公益线上双选会专门设立上海交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专区,吸引了全国4378家企业入驻在线招聘,共享招聘市场,为两校学生提供就业资源。
据介绍,除充分拓宽就业渠道之外,学校与前程无忧等人力资源机构合作,开展精准就业“职”通车项目,依托信息技术平台,构建了毕业生求职信息库,职业测评系统、重点行业专家库,优选单位招聘库,为毕业生构建精准就业“生态圈”,从对未就业学生的数据排摸,到职业测评、专家指导、简历推送、成功就业,到最终的网上签约,实现全程化精准就业网络闭环,精准就业“生态圈”充分应用了信息系统与专家系统的融合,做到“全员育人,精准匹配,动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