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上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今天,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完成情况和“十四五”规划。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以生态环保倒逼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已取得成效,“十四五”期间将做好绿色发展的“乘法”。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程鹏表示,“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各项目标现已全面完成,环境质量改善等约束性指标提前完成。2020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较2015年削减68.1%、38.1%、46.6%和28.2%,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目标。PM2.5年均浓度降为32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6%。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AQI)为87.2%,较2015年上升11.6%。全市259条主要河流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95%,优III类水质断面占比达74.1%。森林覆盖率达到18.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5平方米。
“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垃圾分类攻坚战”等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市民享受的“绿色”越来越多。全市绿道已建成1093公里,17条(片)市级重点生态廊道基本建成。城市公园从165座增至406座,230个街心花园为市民休闲提供方便,九成公园延长开放。
过去五年,上海煤炭消费总量占一次能源比重从37%下降到31%左右,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17%。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36.4万辆,集装箱铁海联运达到26.79万标准箱,较2018年增长256%。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推广力度全国领先。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围绕“抓环保、促发展、惠民生”,进一步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到2025年,初步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生态服务功能稳定恢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初步形成,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实现。做到大气环境质量全面达标、水环境功能区基本达标、碳排放总量力争达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地块安全利用率持续提升,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持续提升。
程鹏表示,生态环境部门将着力做好环境容量的“加法”,为经济发展腾出更多发展空间;做好污染排放的“减法”,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做好绿色发展的“乘法”,释放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倍增效应;做好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的“除法”,积极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同时,上海将把降碳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推动作用,持续推动能源、工业、交通和农业等“四大结构”调整,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加强长三角生态环境联防联控
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还解答了市民较关心的降碳、空气质量、绿化造林、共建绿色长三角等方面的规划。
针对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上海也将加快各项工作推进。程鹏表示,上海可发挥人才优势、科创优势,并将碳金融纳入到金融中心框架体系建设中:“在上海金、上海油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上海碳’,增强上海对于全国的碳金融服务功能。”
在市民关心的绿化方面,市绿化市容局总工程师朱心军表示,上海将构建“公园城市、森林城市、湿地城市”。包括打造“千园”工程、全市绿道再增1000公里、推进实施环城公园带(一期)建设、建设一批特色明显的开放休闲林地。
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柏国强认为趋势向好:“2019年本市PM2.5浓度已达国家二级标准,去年更是有了进一步改善。”他透露,去年PM2.5超标17天,臭氧超标27天,重污染仅出现了1天。下一步,本市将继续降低本地污染排放,以能源、产业、交通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移动源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
“十四五”期间,长三角区域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联防联控,从原来的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拓展到生态环境全方位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