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坐在商场的钢琴旁,忘我地弹着钢琴,好多人被他的琴声吸引来了……”近日,一段外卖小哥在商场弹钢琴的视频在网上走红,吸引了几十万网友的点赞。据报道,这名“85后”的外卖小哥从2010年开始接触、喜欢钢琴,不知不觉钢琴已经陪伴了他整整10年。
视频截图
外卖员弹钢琴走红,有网友认为:这分明反映了对外卖员和弹钢琴的双重刻板印象嘛,觉得外卖员职业不够“高端”,而钢琴是“高雅艺术”,所以对外卖员弹个琴一惊一乍。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一个人在工作之外有业余爱好,再平常不过,随着艺术教育普及,学习钢琴等乐器也并非高不可攀。如果有人惊讶于外卖员“竟会”弹钢琴,那确实需要清理一下脑中的固有偏见。
不过,我想,很多人不是出于偏见,而是因为外卖员在工作之余仍有梦想而受到感动、获得启迪。毕竟,生活节奏这么快,很多人的时间除了被工作占据,下了班也就刷刷手机,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这名外卖员说,从未想过要把弹钢琴作为职业,更是一种精神和情感上的寄托。这其实也是艺术的主要价值之一,不是每个人都能学到专业水平,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观赏或实践艺术,在日常生活中陶冶情操、慰藉心灵。
无独有偶,关于外卖员弹钢琴,最近看到另一个网络帖子,其中观点引来争议。这个帖子的大意是,一个妈妈本来非常“鸡血”地送孩子学这个那个乐器,想以此为孩子的前途“加分”,孩子累得苦不堪言。但某次目睹外卖员在工作间隙弹钢琴之后,这个妈妈突然泄了气,给孩子取消了那些学习课程,因为她觉得:学钢琴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送外卖?
这种想法,就体现了十足的偏见,送孩子学习乐器的目的也充满了功利性。认为“有用”,就拼命加压,认为“没用”,就彻底放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并不可取。相比之下,上述那名“85后”外卖小哥的话更值得借鉴:“弹钢琴对我来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人还是要有点理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少一些功利,才能多一些乐趣。
郁晶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