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刚好是古斯塔夫·马勒逝世的这一年,我的外公丁善德出生。”将马勒的作品和丁善德的放在一起演绎,在余隆看来,好似一次“生死对话”,在全球正经历疫情的特殊时期,别有意义。
图说:余隆谈丁善德和马勒作品 记者 郭新洋 摄
今晚,余隆将执棒上海交响乐团,携手女高音歌唱家黄英和男中音歌唱家沈洋,在上交音乐厅奉上一台特别的音乐会。在这场音乐会中,观众既能欣赏到古斯塔夫·马勒的《吕克特之歌》,也能聆听丁善德的艺术歌曲。马勒音乐中死亡的叹息声和丁善德歌曲中饱含的生之向往,会给予当下的人们更多启发。
马勒是余隆年轻时代就很钟情的作曲家,此次,余隆特别选择了马勒晚期作品声乐套曲《吕克特之歌》,其中既有对爱情的赞美,也有生之无奈。马勒音乐中的复杂性和对生命层次丰富的理解是最让人着迷的地方,一如他的人一般,“他是一个很矛盾很复杂的人,他的一生充满矛盾,也充满悲剧,在他许多作品里都能听见死亡的主题。”而余隆也相信,经历了疫情的人们,对马勒作品中流露的人生无常将更为感同身受。
图说:音乐会海报 记者 郭新洋 摄
和马勒作品中的“叹息”不同,丁善德的艺术歌曲充满着对生的憧憬。今晚将演绎的《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等歌曲,都是丁善德根据祖国各地的民歌改编的。在余隆看来,民族音乐可以为优秀的音乐创作提供无数灵感,“不过,民族音乐的创作必须要往专业化的方向去做,不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要在提炼出属于中华民族的语境和精神之后,登上世界的舞台”。
在解读音乐会的曲目时,余隆情不自禁地哼唱起那首动人的《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我和爱人来相会,盼他送我一枝红玫瑰。哦!没有玫瑰,没有玫瑰,一团圆圆的向日葵。听他语调多么美,他是初次下乡种向日葵。”他提醒工作人员,不要忘记把歌词打在字幕上。在余隆看来,现在很难再写出这样的歌词,“那是多么朴素纯真却又炽热的爱情,每个音符都是对生活的美好写照,没有什么比爱更值得歌颂了!”
图说:余隆 记者 郭新洋 摄
今年是马勒逝世110周年,在全球都受到疫情影响的当下,上海已率先启动纪念活动。前不久,上交与世界知名古典厂牌德意志留声机公司(DG)灌录目前全球唯一一张2021“马勒年”新录DG唱片,来自多个国家的音乐人会聚上海助阵。疫情阻隔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但无法切断中西文化交流,余隆说:“在今天这个时代,东西文化交流尤为重要。生与死是不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或许通过音乐反而能‘解读’得更为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