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变化都可能伴随着痛苦和弯路,开放的道路也不会是阔野坦途,但大江大河奔涌向前的趋势,不是任何险滩、暗礁能够阻挡的。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面对艰难险阻,我愿意为之奋斗。”
当温煦的日光洒满层峦叠嶂,当宋运辉的独白在画面外缓缓响起时,《大江大河2》这部“上海出品”的现实主义电视剧作品也顺利落下帷幕。延续了第一部的人物关系和时间脉络,《大江大河2》通过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三人的经历,折射出中国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经济领域的改革和社会生活的嬗变,让观众不由得生出抚今追昔之感。即使这个“昔”,是离我们仅有一臂之距的不远的过去。
图说:《大江大河2》 官方图
《大江大河2》制作精良,即使只是单纯从视觉上欣赏,也具有一种沉静且精美的怀旧气质。然而,一部讲述“曾经”的影视作品,如果只能单纯地表现出一种怀旧的姿态,而没有更深刻地揭示广阔生活背后的精神气质,是无法在根本上触动人心的。从开播到收官,《大江大河2》在豆瓣网上收获了比第一部还高的评分,靠的不仅仅是观众在怀旧滤镜下对演员颜值的追捧,更在于这部作品凸显出的时代气质。从第一部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到第二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改革开放中先行者身上那种奋勇向前的精神在宋运辉身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最后,也是借他的口做了直抒胸臆的抒怀: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作为一部面向当下的作品,时移世易,当年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三人追随的“道”,还是可以被当下年轻人接受并认同的“道”吗?在我看来,宋运辉虽然被塑造成一个现代技术型知识分子的形象,但他的形象某种程度上仍然是“旧”的。比如,在追求个性、个人至上成为价值主流的当下,他身上流淌的依然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气质:忘小我而大我,舍小家为大家。再比如,在“知识改变命运”等曾被一代人奉为信仰的话语已经不再流行的当下,宋运辉的经历能否点燃人们的记忆,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知识对个人命运的改变和对时代的巨大推动?
事实上,这部电视剧做到了。最终的答案不在于教条式的说教,而是情节、情感最终水到渠成奔涌而出的最后一集。从海外归来的梁思申无法理解宋运辉含冤下放还不忘推动东海化工厂与国外企业合作的举动,宋运辉便带着她去了杨巡的老家,她听到了杨巡母亲的临终嘱托,也见到了她从没见过的真实中国,于是,她理解并追随了宋运辉的选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江大河2》获得当下观众的广泛认同,与梁思申对宋运辉的最终理解是殊途同归的。而这部电视剧在豆瓣上获得9.1的高分,或许就包含了年轻人对从改革开放岁月中走过来的父辈的一种理解,一种认同和一种致敬。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从中得到这样的领悟:正是因为有了宋运辉们的担当和牺牲,有了前人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式的负重前行,才为下一代的年轻人积累下任性的资本,让他们可以更自由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而在消解集体、个人至上成为时下流行的价值取向时,艺术工作者以一种理想化的视角来展示多元丰富的社会价值取向,又何尝不是对当下的一种反思与警醒?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波澜壮阔,为艺术工作者提供了多少丰沛的创作素材!如何挖掘、提炼出这些素材背后的精神气质,是对艺术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在这一点上,《大江大河2》可以说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那些宏大叙事下的温情,老一辈之间克制而缓慢的温情,兄弟之间的仗义相帮与守望相助,那些或狡黠或懦弱却始终心存善意的市井人物,以及灯火点亮时城市的璀璨,夕阳落在穿着小巷的袅袅的身影之上……所有这些通过镜头展示出来的从容抒情,让宏大叙事变得可亲可感,让激情拼搏有了人间烟火的支撑,亦轻轻抚平了时间褶皱中的匆忙与焦虑。
文艺作品某种程度上应该成为时代的见证,记录、呈现、梳理、凝望,不一定是论功过是非,却可以教人不忘来处,也让后浪才能更清晰地知道自己应该往何处去。电视剧结束时,宋运辉坐着公共汽车,从层层叠叠苍翠的群山环绕中走向一个未知的未来,而那座村庄在群山环绕中熠熠生辉。一切从这里开始,终将走向更光明的未来,即观看电视剧的我们拥有的现在。而今天的我们,仍然身处“大江大河”之中,即使不会再走前辈走过的路,遇到前辈遇到的挑战,但我们仍可以汲取历史中的精神力量,说出这一代人的一句“我愿意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