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IC
姚丽萍/文
上周五,巨鹿路139号黄浦区行政服务中心“店小二”来报:一周里,七八十岁的老人家们拿着赶来,说是读了1月11日新民眼《破解“数字之忧”》,纷纷要求学习数字新技能。
面对学习热情高涨的老人家们,“店小二”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下载App,使用“健康码”,还有,支付宝、微信,怎么用,一样样都教教吧。你看,申城老人心态开放,学习新事物,掌握新本领,活到老学到老,适应并享受“数字生活”,真好!
去年以来,破解“数字之忧”,跨越“数字鸿沟”,从国家政令到地方立法,均要求凡提供公共服务,须充分尊重老年人习惯,保留并完善传统服务方式。只不过,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面对“数字化”,国家社会呵护、尊重老年人,保留并完善传统服务方式,是一个方面;但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之于老人家们,是权利也是态度。所以,巨鹿路139号的“店小二”们还有一个任务:帮助老人家们跨越“数字鸿沟”,就要帮助老人家们学习、掌握新技能——这,也是一种积极老龄化。
众所周知,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2020年度上海人口发布显示,从2018年年末到2019年年末,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14.84万人;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12.46万人,人口占比15%;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0.31万人,人口占比5.57%。可见,在申城,过了古稀,迈进耄耋的老人们,加起来,人口占比已经超过20%。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安泰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疫情后逾51%的申城老人乐于花更多钱提升生活品质。
年老了,退休了,是以全新状态开始新生活,而不是退出社会。积极老龄化,就要充分发挥老人家们的潜力,支持他们根据自身需求、意愿和能力参与社会经济生活。这阵子,“数字鸿沟”之所以引发全社会关注,就在于,“鸿沟”显然有悖于积极老龄化,不只妨碍老年人权益,也加重社会治理成本,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破解“数字之忧”,跨越“数字鸿沟”,好学的老人家们,如何学习新技能呢?在家里,老人家们不耻下问,跟小辈学。在外面,提供公共服务的“店小二”们,也可以做老师,还有更多公益机构,一样有教无类。多年来,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已经开展了“扶老上网”“科技助老”等多个公益项目;今后,“助2G老人融入5G时代”计划将帮助10000名70岁以上空巢老年人学会——微信交流、“健康码”、微信支付、在线预约挂号;同时,为老年人组建学习交流群,线上学习互助,线下活动交流,解决老年人遇到的5G生活困扰,帮助老年人5G冲浪无障碍。
无论如何,只要好学,学习的大门始终向老人家们敞开。至于学习的乐趣,学了才知道。邻家老先生80岁,自从学会了手机支付,据说就成了家里买菜最积极的。积极买菜,好处之一,手机支付熟能生巧,照邻家老先生的说法,那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