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521”

全网最盛大的表白仪式!

舞台、灯光、话筒各就各位,

超星、人民网

bilibili、微博等网络平台全程直播。

昨天是5月21日,因为“521”谐音为“我爱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学子们就浪漫地把这一天作为“爱医日”,表白医学的日子。一个舞台、几支话筒、N段经历徐徐道来,“5.21”爱医日疫声传情医护叙事诵读会拉开帷幕,曾经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医护人员走上了舞台,和专业播音演员一起,用声音传递医者的初心使命,让抗“疫”精神成为了医学生们最生动感人、直击心灵的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上海交大医学院系统共有570名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抗疫最前线,同时派出182名医护人员支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疫情救治工作,用生命践行使命,用奉献诠释爱心,为中国防控疫情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一位位“逆行英雄”也是一个个“凡人”,他们也被自己的父母、爱人、孩子牵挂着,他们在牵挂病人的时候,也思念着着自己的父母、爱人或孩子。这些“逆行者”、“坚守者”留下了书信、日记、诗词、原创歌曲,字字含情、笔笔动人。

521,信-LMLPHP

1、封封家书诉不尽牵挂

上海第九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张晨之子张心一在给爸爸的信中写道:

机场里空空荡荡,全然没了往日的生气,看着萧瑟的候机大厅心中不由地掠过一丝悲伤。这不是我记忆中的上海,上海是那么繁华,川流不息的人潮推动着上海澎湃的脉动。然而,一场灾难让活力四射的上海突然停下了脚步,更是让千万武汉人民陷入了对疾病的恐惧和对生命的无奈中。

然而,机场里又是充满生机的。我看到爸爸和来自上海各个医院的援鄂医疗队员们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汇聚于此。送行的队伍里有欢笑也有眼泪,虽然此行路途坎坷,但胜利一定不会缺席。

我强忍着泪水虽然我想哭,我不希望爸爸为我担心。

我想让爸爸知道我长大了,我是小男子汉了,我知道一个人为了自己的信念值得付出所有。

521,信-LMLPHP

援助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人员、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感染科主管护师汪静在忙碌了一整天后,夜深人静时,提笔给女儿写了一封长信:

在隔离病房的工作既熟悉又陌生,在面对确诊患者时心里还是会有一丝害怕与焦虑。从未穿过的如此厚重的防护服在病房间穿梭,做着抽血、健康宣教、输液这些护理工作。慢慢地,一切渐渐熟悉起来,内心的不安也消失不见,他们和妈妈以前在医院感染科护理的患者一样,没有任何区别。当看见某位患者跟年幼的孩子视频聊天的时刻,我也很欣然地与她的孩子打了招呼。

回头走出病房的那刻,妈妈想起了你,眼泪忍不住流了出来,护目镜里雾气顿起,但因为护目镜不能摘下的缘故,只能深呼吸,抬头,努力平复自己的思绪,转身再次投入工作之中。每次脱防护服时,妈妈都非常仔细,妈妈想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早日再见到你。三月份是你的生日,妈妈一定要平安回来陪你过生日。

上海第六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附属瑞金医院北院神经内外科护师朱晓宁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道:

打开微信看到母亲发来的语音方阵,那么长。听到母亲带着鼻音的声音:宁宁,你去武汉一定要当心,收起你那大大咧咧的性格,要做好防护。你一直以来都以为哥哥比你重要,但在妈妈心里你俩缺一不可。语音那头母亲已经泣不成声,鼻子一酸便落下泪来。年过三十才明白母亲对我的爱,现唯有谨遵叮咛保护好自己。

我们接管的是重病房,很多患者是老年人或者一些自理能力欠佳的人。每天要做治疗和护理,还有大部分时间要照顾他们的生活。比如喂饭、解手,或为一些重病人更换尿不湿等。刚开始有些不习惯,但看到他们当中部分人跟您年龄相仿,便也没什么不能适应的了,我更要像照顾您一样照顾他们。作为女儿,我也希望将来您若需要帮助,也有人像女儿一样为您护理,也被人温柔以待。

521,信-LMLPHP

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吴恒趋之妻卢洁在写给丈夫的家书中这样说:

临别时,你湿润了眼眶告诉我一定会平安回家!家里有我,放心吧,安心工作!虽不能手牵手,却始终心连心,我与你一直同行。只愿疫情早日消散,待春暖花开之时,我们都能走上街头,共享繁花……盼春来,愿君归!

最后叮嘱几句话,你一定要记住,不按要求执行,回家后,哼哼,自己看着办:

①无论上什么班,一定要按时吃饭,如果在“舱内”就出舱的时候赶紧吃。我看了你们盒饭的量,不多的,请光盘!不要只吃菜,不吃肉!

②一定一定一定防护好自己,回来兑现你的保证,平平安安、完完整整地回家!

③坚决不允许报喜不报忧,有什么问题必须跟我说,你要相信我愿意也有这个能力与你一起分担忧愁,解决困难。

2、战地日记记录着真实

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附属胸科医院导管室护师张俊杰写下了 《逆行的50余个战“疫”日夜》,他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南丁格尔”的使命,诠释一名“90后”的担当,也在和患者的互动中感受到了职业的价值。

521,信-LMLPHP

2月5日

从早上8点进入病房,到下午5点完成交接班,一整天连轴转的工作,让我累得不想动弹。除了日常的治疗护理之余,病人如厕、喂饭喝水、预防压疮等生活护理,都要由护士完成。被厚厚的防护服包裹着,如同被塑料布裹了一层又一层,透不过气来。一个班下来,我全身就像浸泡在水里,“卸甲”的那一刻,鞋子里可以倒出一长串的汗水。在做完全身消毒、换好衣服后,我准备回宿舍休息。因为交通停运,没有出租车也没有公交车,只能骑自行车回去。上桥时车子蹬不动了,此时我真的感到全身心的疲惫都溢了出来,但我立马给自己打气,不能放弃,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过程中的充实也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2月13日

中午,我给每间病房发完午餐后,已经满身大汗了,等到患者吃完午餐,我又要马不停蹄地收拾这些餐厨垃圾并打包运走。37床的阿姨见此情景,对我说:“看你一直忙,很累很热吧?”“是好热的,但是我年轻,不怕”。过了一会儿,阿姨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张纸板,挥动着给我扇风。“这样凉快一点吗?”阿姨问。其实隔着厚厚的防护装备,我一丝风都感觉不到,但心中的感动溢于言表:“谢谢阿姨,凉快多了。”患难之时,患者的理解与爱是支撑我前行最强有力的动力。

521,信-LMLPHP

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查琼芳在援鄂的整整68天中,从除夕到3月31日,共写下67篇日记,用朴实的文字记录援鄂工作的点滴:

昨晚8点多,我们医生群里发了一条消息:5床家属同意遗体解剖,已签字。

5床是位老先生,印象中他一直比较烦躁,昨天开始嗜睡的。

目前对于新冠状病毒引起的人体生理病理改变,我们更多的是根据临床症状去推断,却没有病理学的依据。

如果5床家属真的同意遗体解剖,这应该是全国第一例,这个决定对于我们后续认知新冠肺炎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这个决定很突然,群里大家肃然起敬,但是我们需要国家法律的允许,需要伦理学的支持,需要家属的同意。

在崇尚入土为安的中国人眼里,5床的家属做出了让人感动的决定。或许,他的决定,会有利于我们寻找新冠肺炎的致病性和致死性,为未来挽救更多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据。

今天下午,我们又得知24床家属也同意进行遗体解剖,已经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我此刻的感谢。

全武汉人民甚至全国人民应该感谢5床和24床的病人和他们家属的决定,感谢这些饱受创伤的武汉人,感谢他们还来不及悲伤、却在背后无私奉献。

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陈蕊华认为最应该感激的,还是奋斗在一线上,与病人接触最多,感染风险最大的“美小护”们,她为此填词一首:

荆楚狼烟起苍茫,百姓伤,病毒狂,庚子新年,江城宵禁长。号角呜咽战集齐,出申江,入汉江。

平凡天使美小护,罢梳妆,束戎装,话短情长,雷神山上忙。欲待凯旋得归期,卸战甲,笑开颜。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易 蓉 杨 静 祝宇桐

摄 影|童 宽

05-22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