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选完座位怎么还不行,要实名认证的?这字太小,怎么搞啊?小姑娘你来帮帮我。”虽然戴着口罩,李老伯稀疏的白发仍旧“出卖”了他的年纪,想要带老伴一起看一场《送你一朵小红花》,却遇到了一点小麻烦,他捧着手机走向上海影城入口处附近的服务员。
图说:对年轻人来说很容易的操作程序,对老年人来说却有点困难 资料图 记者 王凯 摄
“别急,我教您。”傍晚的路灯已经亮了,服务员孙琪戴着口罩,看起来三十来岁上下,她站起身来,走向老人,“这里勾一下,对,这里要填身份证号码的,两张票要两个身份证号码,您背得出吗?”老人摇摇头,“那没事,打电话给孩子问问,不着急。”
李老伯开始打电话,孙琪给他找来纸笔,让老人方便记录。“不着急的,来得及买好票进场。”她又耐心且温柔地说了一遍……而后的一分钟里,孙琪利索地帮老人填好了号码,完成了认证和付款,还陪着他们到取票机前打印出了影票,并叮嘱老人说,“电梯上楼,支付宝开着,还需要扫一次二维码,才能入场。“
图说:如今几乎人人随身的随申码,很多老年人也不会操作 资料图 记者 王凯 摄
“谢谢你啊,谢谢你。”站上电梯,两位老人频频致谢,上了楼。孙琪转身又走回了门口的工位,和她的同事继续着繁琐又必要的工作,日常机器会给每一个进入影城的市民测量体温,他们则敦促观众戴好口罩,查验随申码。
以前,影城的服务员们会在售票窗口前热情地说一声“欢迎光临”,帮忙买票,主动唱票,然后带着亲切的微笑,递上微热的影票;他们也会在每一个放映厅门口快速检票、放行,有时候附上一声“祝您观影愉快”。
疫情之后,防控常态化以来,他们每天要零星接待好一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购买影票的老人,要一步步辅佐、帮忙完善实名认证,他们甚至会“繁复”地用托盘、戴手套,全程无接触地为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代买电影票,“最年迈的观众大概八十多岁,撑着拐杖来的。我们不忍心老人们看不到想看的电影,我们也不忍心伤了他们爱电影爱生活的一颗心。他们是影城的邻居,是我们的朋友。”
图说:影城的防疫工作丝毫不放松 资料图 记者 王凯 摄
这六个月来,他们还要在每一个影厅门口一遍又一遍地敦促大家扫二维码登记,在电影开始后又一次次地“巡逻”,这才是最让孙琪和她的同事们头疼的。“还有些观众对进影厅还要再扫一次二维码仍然不太理解,其实这是为了每一场都准确录入每个观众的数据,万一有事,可以最及时联系到你。不断解释,不断说,一个观众可能就要说上三四遍,一天几百上千遍。”影城经理顾艳有些疼惜自己的员工,但她说,去年7月20日影院复业以来他们始终以最高的防疫标准要求自己,不敢有丝毫的一刻的放松,“还有,总还有会观众想要‘偷偷’摘下口罩,我们现在要求每个影厅每20分钟巡视一次,敦促大家戴好口罩,也会‘稽查’偷带饮料的观众。”
图说:影城工作人员每天对影院设施进行消毒 资料图 记者 王凯 摄
6个多月来,上海影城每天要耗费两大瓶84消毒液;六个多月来,影城服务员的工作比之前更繁琐,更辛苦。人手最吃紧的时候,他们一个班头从早间第一场放映前到岗消毒通风,到午夜两三点最后一场放映结束完成打扫和消毒,没有换人,也没有休息,“口罩闷湿了,就换一个,再湿,再换一个”。即便如此,他们对即将到来的春节档仍然充满了期待,叽叽喳喳地说着建议——建议小辈给老人提前买好影票,这样观众多时,不会造成人流堵塞;建议大家“吃饱喝足”了开开心心去看电影,不要偷带食物进场;“建议大家一直戴好口罩,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这座城市。”
马上评|一个都不能少
通讯、金融、就医、出行、预约、网购……昨天本报《智能生活,老人还要迈过多少“数字鸿沟”》的报道,讲述了记者随10位老年市民现场体验遇到一个个坎。这些坎,相信很多读者和网友都有同感,毕竟家家都有老人。今天,本报报道的上海影城为老人看电影提供的细致帮助,以及和上海体育局“智慧助老大礼包”,让人感受到了阵阵暖意。
数字鸿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的,填平它有时候需要科技助力,比如,手机银行能否设计简单、安全、大字的页面?又如,“一键叫车”能否整合所有的网上叫车平台?但更多时候,填平数字鸿沟并不需要高技术,可能只需要一点点耐心、爱心和同理心。现在,没有智能手机,还能不能看电影了?上海影城的工作人员帮助买票并全程无接触送上,让高龄老人如愿以偿。在社区体育指导员手把手指导下,老人们经过“初步训练”,都学会了扫码、小程序预约和获取健身报告等操作,这种“get(获得)新技能”的快乐,可能不亚于玩转健身器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一个都不能少,建设智慧城市,不能让老人掉队;填平数字鸿沟,需要从点滴做起。未来已来,带着老人一同搭上数字时代的高铁,共享多姿多彩的现代生活,才是一个文明、健康、和谐的社会。
>>>相关阅读:玩不转手机也没关系,智慧助老大礼包帮上海老人解锁健身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