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战上海》海报 记者 郭新洋摄 下同
本月起,杂技剧《战上海》的主创团队和演员将心无旁骛打磨这部作品。这部杂技剧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在上海地下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协助下解放上海的英勇事迹。据了解,此次打磨将在音乐、多媒体、舞美、道具等板块上精雕细琢,让观众除了通过杂技艺术看到战场的惊险之外,也能听到江南丝竹的优美旋律。打磨之后,《战上海》将开启全国巡演。
三个“唯一”
两年前,由上海杂技团与上海市马戏学校出品的《战上海》第一次与观众见面,上演后获得各界一致好评。《战上海》是当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大戏,演完之后,几家海外演出商找到艺术节组委会,希望引进《战上海》,不过因为新冠疫情暴发,“出海”一事只能按下暂停键。上海杂技团团长兼上海市马戏学校校长,也是《战上海》出品人之一的俞亦纲说:“将来,《战上海》一定有可能走出去,所以我们要打磨好这部剧,让这部剧留得住,传得远。”
图说:《战上海》演出照
一位观众看完该剧后说:“小时候看过电影《战上海》,今天带着孩子来观看,舞台上既有表现战争场面的惊险,也有唯美的画面,意料之外的惊艳!”的确,《战上海》创新了9种杂技表现形式,并在杂技技巧、道具上进行了改革创新,多维度、立体化地再现了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
2020年,《战上海》获得了三个全国性的“唯一”——6月,国家文旅部公布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名录”,《战上海》是唯一的杂技剧;9月,在“中国杂技艺术创新工程重点扶持作品”项目中,《战上海》成为唯一入选的剧目;10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名单中,《战上海》是唯一一部杂技作品。
险美交错
尽管赢得了诸多赞誉,但《战上海》并不满足,剧组决定从本月起,开始打磨工程,让这部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舞台艺术高峰之作。
《战上海》中,最让观众津津乐道的一场戏是“雨夜飞渡”,主创以当年苏州河畔的木桩为灵感,设计了梅花桩道具,通过演员在梅花桩上攀爬、跳跃的技巧,表现解放军战士的智勇双全。用专家的话来说,“这让杂技本体与叙事、剧情高度契合”。所以这次剧组也从这方面进行一些打磨,让技巧和剧情贴合得更紧密。
图说:《战上海》演出照
事实上,该剧不仅表现了解放上海的战争场面,故事中也有温柔浪漫的一面——展现两位主人公从相识相恋,到为了共同信仰而暂时分别的情感历程。所以说,这一次打磨会增加全新的旋律,让观众感受到江南水乡的温柔与浪漫。
“主创团队这一次要对音乐、多媒体、舞美、道具等各个板块进行精雕细琢。”俞亦纲说,“期待修改提高后的《战上海》以独特杂技艺术语汇演绎红色精神给观众带来视觉上和情感上的双重体验。”
演技走心
“杂技剧在中国从诞生至今不过20年,《战上海》也被誉为中国杂技剧里程碑的现象级作品。”俞亦纲说,“这部剧也让演员从过去只是技巧的展示者,变成了以技巧展示为主的综合艺术的表演者,技巧只是综合艺术之一。”
在美琪大戏院演出《战上海》时,主演王怀甫问过编剧董争臻:“在舞台上我能掉眼泪吗?我怕忍不住。”董争臻回答:“当然可以,解放军也是人,英雄也是人,他有自己的情感。”在演《战上海》前,王怀甫不知道杂技演员还可以这样去做,“表演窗户一直打不开,董老师和我说了之后,突然我心灵打开了,杂技演员可以做到很多事,我要演杂技,我要表演。”
图说:《战上海》演出照
对于剧中的一些小演员来说,这样的演出经历也是一次成长。15岁的周恩泽是上海市马戏学校的杂技学员,他在剧里扮演一名小战士。“这一次,我有幸参与这么大型的舞台表演,我非常喜欢连长这个角色,长大了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当连长。”周恩泽说,不仅是想当主角,更是因为《战上海》中连长的精神感染了他,“以前都是课本上学到这些,但这次参加剧组,老师带着我们去听了讲座,去了烈士陵园。在舞台上,那么多年轻的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冲上前去。那一刻,我觉得他们就是平时和我一起生活工作的朋友,他们穿上了军装,就能为了国家舍生忘死。”
相信经过打磨之后的《战上海》,春天与我们再相见时,一定会为全国各地观众奉献一部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