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1月23日,距离去年武汉因新冠肺炎疫情暂时关闭离汉通道正好一周年。以武汉“封城“为重要节点,全国上下一盘棋,书写了伟大的抗疫史诗。
今天,我们特别推出【武汉“封城”一周年】系列文章,通过武汉人、在武汉学习、工作、生活的人的第一视角,回顾过去、对照当下,以期给全社会带来团结抗疫的感动和力量。
————————————————
那场重创武汉、席卷湖北、蔓延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注定将会成为一个时代难以抹平的伤痕。
回望2020,有遗憾,有感动,有低谷,有转机,有收获,有成长。这一年,我深刻地感受到个人与时代之间的关系是如此密切,这一年,身份经历了武汉大学研究生—某在汉央企员工—某省选调生的三重转变。每一次的转变,都在思想层面产生关于抗疫斗争的新的认知。
恐慌蔓延理性不应缺位,处境艰难更需昂扬乐观。2020年1月21日早上,我拖着沉重的行李箱搭乘地铁四号线前往武汉站,准备乘坐高铁回家。可没想到这一走,就是六个月。2020年1月23日早上醒来突然得知一条重磅消息:武汉“封城”!那一刻,才发觉事情的严重性已远远超出想象。用村里老人的话讲:“活了一辈子,也没见过这样的情况。”
疫情愈发严重,恐慌情绪开始滋生蔓延;周边封村断路,生活物资一度出现短缺;手头资料不足,硕士论文写作面临瓶颈;工作去向未定,前行道路颇感迷茫悲观。多重压力交织叠加,心头如同坠了一颗重石一般,一度觉得喘不过气来。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所幸有老师的悉心指导,同学的鼓励帮助,家人的陪伴关怀,逐渐克服内心恐慌,保持理性认识,摆脱焦虑情绪,走出低沉状态。闲暇之余,趁着春日的好时光,拎着篮子挖荠菜,扛着竹竿打槐花,和很多人一样,参照网络教程制作各种各样的食品,在枯燥的时光里又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疫情是一种挑战,但更是一种历练。风暴已至,我们需要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沉稳,要明白恐慌带来的影响可能比风暴本身更为严重;我们需要有于困境之中逆势而上的勇气,要清楚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积极进取才能柳暗花明。于磨难中成长,从挫折中奋起,方能扎扎实实走好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
大战大考尽显责任担当,大灾大难锤炼民族精神。2020年7月9日,我结束了近20年的学习生涯,拖着行李箱返回武汉,入职一家承担起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主任务的在汉央企。期间,单位组织观看“两山”医院建设者访谈纪录片,参观“两山”医院建设纪实展览。催人泪下的“逆行”故事,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写有名字的防护服,按满手印的请战书,给我内心带来了深深的触动。“两山”医院建设时间之紧、任务之重、工序之繁、标准之高远远超出寻常,在以我所在的这家央企为代表的施工单位以及数万建设者夜以继日的攻坚克难之下,分别用十天、十二天就建好了正常工期要两年才能完成的“两山”医院。可以说,我所在的这家央企以及“两山”医院建设者是这场抗疫斗争中众多组织和个人的缩影。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一盘棋,闻令而动。“硬核”喊话的村支书、浑身挂满药袋的社区网格员、投身疫苗攻坚的科研人员、奋战救治一线的医生护士等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工作者坚守岗位,担当尽责。有人流血,有人流汗,有人流泪,有的人,整个生命都定格在了抗疫斗争中。面对汹涌的疫情,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热干面挺住!”、“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口号传遍网络空间,响彻神州大地,一笔笔捐款,一车车物资驰援武汉。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前进!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2020年10月,受疫情影响延期许久的某省选调生选拨录用工作终于有了结果。经过再三考虑,我放弃了那家在汉央企的工作,离开武汉,来到现在的地方。刚到基层,当同事们得知我毕业于武汉大学时,纷纷询问疫情期间武汉的情况。从他们的口中我也了解到,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基层工作者是多么的不易。“整个春节期间都没休息过”、“一天24小时路口轮替值班,半夜冻得浑身打颤”……
或许每个人都曾有一个成为超级英雄,在危难到来时刻拯救世界的梦。然而当灾难真正降临我们才发现,世界上并没有以一己之力改变危局的超级英雄,是我们身边一个个平凡的人,用他们那并不伟岸的身躯,撑起了头顶的一片天空,守护着万千家庭的幸福与安宁。
忙碌在“两山”医院建设工地的工作人员,战斗在方舱医院一线岗位的医生护士,守候在值班现场的基层工作者,他们都是平凡的人。我想,在疫情面前,他们也会感到害怕;在工作当中,他们也会觉得疲惫;在安静的夜里,他们也会偷偷的掉眼泪。但他们没有退却,而是毅然而然地坚守在岗位上。
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英雄,当灾难如同沉重的大山一般落到我们头上时,正是出自平凡人的壮举,将其粉碎成一粒粒轻飘飘的灰尘。
(作者:田野,曾在武汉求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