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乔方玺在南市老城隍庙福民街创办了“乔源泰”红木店。
乔源泰为孙科公馆定制的海派家具
自从郑和下西洋带回来作为压舱用的花梨木后,江南人很简约,将来自于这些东南亚的呈赭黄至棕紫的名贵硬木,通称“红木”,因为门类繁多,人们分不情其中的要领。江南人又很体面,将红木家具演绎成了身份与财富的象征。
现在,出现了不少红木家具产销基地,早期如江苏的常熟、如皋,现在则是浙江的东阳、福建的仙游。而民国时,我国红木家具制作销售的中心则在上海。当时,这些来自各地的红木店号,主要集聚在上海老城厢及北门外法租界地段,其中规模最大的叫“乔源泰”。
那么“乔源泰”究竟为怎么样一个店号?“乔源泰”家具又是怎样的红木家具呢?对今天的绝大多数人来讲“乔源泰”是陌生的,但上了岁数的老人也许还会记得,“乔源泰”曾是新中国成立前上海滩上最大最负盛名的红木家具店,它由江苏丹阳人乔方玺创办于本世纪二十年代。
30年前,笔者为撰写《明清家具鉴赏》一书,曾经采访过不少业界老人,并对旧上海红木家具店号做过研究。乔方玺出身贫寒,世代务农,年轻时曾在红木作坊学生意,后从事小本买卖,省吃俭用攒了点钱。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几经周折,乔方玺在南市老城隍庙福民街创办了“乔源泰”红木店,以生产经营日本庄红木家什为主,产品有东洋家具与插屏盆架之类的小件红木摆设,底楼为工场,二楼作店铺,是典型的前店后作坊式的商号。
“一二八事变”后,为避战火,“乔源泰”迁店法租界紫来路(今紫金路),此时的“乔源泰”已名声在外实力雄厚,店址设在紫来路32—40号,除中间的过街楼,有四开间门面,底楼与二楼均为店铺,三楼为库房,另外还在城内障川弄(后称丽水弄,已拆除)144号设工场,员工达40多人。所经营的范围也从当初的日本庄扩大到本庄、洋庄兼举,乔方玺重金聘请本邦、常州邦、扬州邦、温州邦等诸邦高手良匠,精心打样,悉心细作。另外,乔方玺还专程到暹罗(今泰国)采购优质红木原料。“乔源泰”所产的红木家具,还要贴上自己的商标。
由于乔方玺注重质量,有品牌意识,又善于经营,虽说历史不如当时的“张元春”与“周祥泰”长,但在规模与影响上,已属头挑。其时,以“乔源泰”为首,在紫来路上聚集了15家红木店,形成了旧上海闻名的“红木家具一条街”。“乔源泰”也迎来了自己的兴旺时期。
据“乔源泰”老职员张春生的回忆,当年的“乔源泰”红木家具在上海滩上很吃香,求购者大多为文人墨客、商贾名流,例如名医石筱山、电影界的赵丹、永安公司老板郭琳爽、海上闻人黄金荣等。还有国民党政府要人,如陈果夫、宋子文等。张春生记忆最清楚的是孙科来“乔源泰”采购红木家具,原来他是闻名前来为南京中山陵陈列馆采办家具的。孙科为此事前后共来过三趟,引来众多围观市民。最后,孙科从“乔源泰”选购了独座、案桌、靠背椅等家具,计八根大条。
1949年,“乔源泰”又到香港开设了“乔源泰家俬厂”,由乔方玺儿子乔政荣主管,后因市场不景气关门。1949年后,“乔源泰”并入南京路上“水明昌”,即后来的上海家具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