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的初衷是家校沟通,但在现实中,一些“家长群”却变了味。因“家长群”而起的矛盾,不时引起热议。

上海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陈冲在接受采访时说,周围家长抱怨,老师在“家长群”布置过多任务。她建议,“家长群”制定群规或家长公约,明确老师和家长的责任界线,规定发布信息的内容、时间和禁止事项,学校和家委会配备专人监督检查,对违反者要有处罚措施。

两会快评丨定“群规”确保“家长群”不变味-LMLPHP

图片来源:东方IC

给“家长群”立群规的建议,说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因而引发广泛关注。去年11月,一位江苏家长发表退群宣言:“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原因是不满老师要求家长辅导功课、批改作业。这一“宣言”引起不少家长共鸣。家校的职责范围应当明确,不能让家长承担过多的任务,造成“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的问题。去年12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特别是布置惩罚性作业、要求家长完成或批改作业等明令禁止的行为,发现一起,严处一起。

除了老师布置过多任务之外,“家长群”的变味还有其他表现形式。陈冲委员认为,“不能让家长和学校的‘沟通群’变成‘工作群’‘攀比群’‘拉票群’甚至是‘马屁群’。”立群规,规定发布信息的内容、时间和禁止事项,相当于设置一个“负面清单”,再加上监督和处罚机制,就能既有针对性也有操作性,有助于减少家长的负担,降低家长的焦虑,还能遏制不良的讨论风气发生、蔓延,使“家长群”风清气正。

学生要减负,家长也要减负。给“家长群”立群规的实质和关键,在于分清老师和家长的职责,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失职缺位。“家长群”应该回归家校沟通的“本职”,去除那些本不该有的“功能”。当然,老师身上的非教学工作负担也应该减轻,让老师不至于把部分教学工作推向家长。家校共育需要家长和学校各归其位、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才能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纪玉/文

01-27 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