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摇号新政”下,民办学校等不再能选择生源。但学校“摇中”不满意的学生,可以“一退了之”吗?
昨天闭幕的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高湘萍对记者表示,这项政策刚刚开始实施,就出现了个别民办学校因为入学的学生“不聪明”,通过各种方式说服家长自己提出退学的现象。她由此建议,通过设立义务教育学校劝退学生行为举报通道等,遏制这种行为的发生。
图说: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刘歆 摄
孩子“不聪明”可以劝退吗?
“摇号新政”出台后,改变了许多学校原本的招生规则,尤其是民办学校等,不再可以择生源。有段子广为流传:“书还是要好好读的,万一抽中华育呢?”
高湘萍表示,“摇号新政”对于推进本市义务教育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发展、引导教学改革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这项政策刚刚开始实施不久,就出现了个别民办学校因为入学的学生“不聪明”,通过各种方式说服家长自己提出退学的现象。
“仅仅因为学生成绩不理想,以学生在优秀群体中会压力过大、自尊受伤、不利于孩子成长等理由,劝说家长和学生到更适合自己的学校去的行径,有悖教育伦理、违背教育应助力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宗旨,必须受到谴责!”
作为一名教育界人士,高湘萍从孩子成长规律上进一步分析,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大脑的发育还没有完成,很多方面能力还没有固化。“一个孩子在完成某一领域认知任务或学习时,出现信息加工速度比别的孩子慢、记忆再现的成绩比别的孩子差、理解水平比别的孩子低,并不能说明他(她)在其它领域一定比别的孩子逊色。”
而且,孩子们的成长、学习恰恰需要和各种性格、各种能力的同龄人交流互动。把同一类型的“聪明”孩子集中在一起教育,很可能引发焦虑、极端的思维。“学校这种做法罔顾教育规律,过于急功近利,必须受到谴责!”
图说:高湘萍代表。
如何遏制这种怪现象?
如何遏制这种怪现象?高湘萍建议,可以开通举报通道,禁止中小学变相选择学生。“即使摇来的学生不符合学校的生源要求,也不能简单粗暴地一退了之,防止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造成打击。”因为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未必意味着孩子其他方面能力欠缺。从学校的功能而言,原本就是为不同的孩子提供差异化的培养方式,“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才是教育应有的模样。
但是,在以成绩的指挥棒下,学校和老师只能将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为此,教育相关部门应该不断优化对学校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学生考核指标体系,鼓励学校特色办学,注重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和评价,并及时公开透明地向公众展示出来。”同时,有关部门还要加强对学校办学的发展性督导,引导中小学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激励中小学教师研究儿童青少年,钻研提升育人能力。
本月,上海市教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教师招聘、评价、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要求教师有相关的流动记录等。“这些举措对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将会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但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也不妨更理性一些,毕竟‘别人家孩子的名校’未必是适合自己孩子的‘菜’。”
首席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