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在非洲,来自上海的节水抗旱稻产量提升 采访对象供图
讯(记者 马亚宁)走进非洲,选育适合全球化的低碳节水抗旱稻品种。日前,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召开面向非洲的低碳排放节水抗旱稻的培育和栽培技术项目推进会,探讨节水抗旱稻在非洲的最新进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计划。记者了解到,在乌干达的试验中,上海节水抗旱稻的产量较当地品种提高近30%。
水稻“姓水”,是喝水大户。在我国,水稻生产用水占用了农业用水量的70%,消耗了总用水量的50%左右。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罗利军研究员团队,率先提出“节水抗旱稻”的理念,第一次让水稻“脱水”。“节水抗旱稻”是兼具水稻高产优质和旱稻节水抗旱特点的一种新型水稻品种类型,经过近20年的探索,在遗传研究、品种培育和推广应用中取得重大进展。
特别是,与常规水稻依赖“水种水管”相比,节水抗旱稻在育种阶段增强了抗旱天性,足以抵御频繁干旱对水稻生产的剧烈影响。节水抗旱的独有“天性”,让上海节水抗旱稻不断走出国门,在东南亚越南、缅甸、巴基斯坦、老挝和非洲的乌干达、加纳、马达加斯加等少水干旱地区,表现出较强的增产优势,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加。
基于粮食安全与水资源安全对节水抗旱作物品种的需求,以及节水抗旱稻在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的优良表现,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受邀加入了国际杂交稻联盟(HRDC)和直播稻联盟(DSRC),参与了联盟组织的杂交稻多点测试与评估种植试验。2019年,“面向非洲的低碳排放节水抗旱稻的培育和栽培技术”被列为科技部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国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项目。
作为项目承担单位,中心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非洲区域办、肯尼亚农畜研究机构(KALRO)经济作物研究中心合作,在肯尼亚、乌干达和加纳的7个试验点的多个季节开展了种植试验,海拔高度最高达1000米,节水抗旱稻“旱优73”每公顷产量为4.5吨到9吨,高出对照品种达10%以上。特别是,在乌干达的试验中,节水抗旱稻的产量较当地品种提高近30%。项目负责人刘灶长研究员说,基因中心的目标是通过试种和区域试验选出或新培育适合非洲的低碳节水抗旱稻品种或杂交组合2个,其中有1个品种在肯尼亚认证。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世界各国正在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基因中心与非洲国家合作试种的节水抗旱稻面对疫情考验,在世界粮食产量受影响的情况下,总体仍然实现了产量稳定和低碳排放的双重目标,为世界各国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新途径,也为非洲国家引进先进粮食品种和技术提供优质选项。前段时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肯定并在官方网站上报道了节水抗旱稻在非洲的示范推广情况。
据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透露,2021年团队成员要到非洲试种地区实地考察,与非洲国家的合作要重点关注当地的种植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节水抗旱稻,并积极关注非洲国家对节水抗旱稻品种的审定情况。作为上海的原创农业科技成果,节水抗旱稻的创新发展还在不断深入,在优质高产和抗旱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抗病虫、耐盐碱、化肥高效利用等方面的加值育种,完善栽培技术体系,为世界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作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