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严冬未解春尚早 今年“双春”报喜来-LMLPHP

讯(记者 马丹)2月3日,太阳到达黄经315°,“立春”至。“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之起始,万物复苏,气温、降水、日照等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人们会明显感觉到,进入立春之后,白昼长了,气温也在悄然转暖。

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真正能在这个节气里迎来早春气息的只有南岭以南一带,其他大部分地区还在寒冷的冬季,仍会出现阶段性低温。对上海而言,绝大多数年份的2月上旬也是严冬未解、春来尚早的状态,通常要等到3月中下旬才会进入气象意义上的春暖花开。常年(1981年至2017年)的气象统计资料显示,上海立春节气内平均气温仅为3.3℃,防寒保暖仍不能松懈。

有意思的是,即将过去的农历庚子鼠年其实是一个“双春年”,也就是农历的一年中有两个“立春”——第一个立春日出现在鼠年新春里的2020年2月4日,第二立春日因为农历辛丑牛年要等到2021年2月12日才正式开启,实际上出现在鼠年的“尾巴”。在民间,“双”是大数,“逢双见喜”,“双春年”也寓意美满。从天文学和历法角度来看,“双春年”的出现是因为阳历和阴历两种纪年法的“阴差阳错”导致的。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规律定制的,地球公转一圈的周期为一年,也就是365.2天,所以,阳历每个月时间一般是固定的。中国的传统历法,也就是阴历,则是根据月亮的圆缺变化来制定的。因此,阳历和阴历之间就出现了11天的偏差,这也是阴历中“闰月”存在的原因,用以解决阴阳历中出现的时间差问题。2020年就是一个有闰月的闰年,一年有384天。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

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

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

三候鱼陟负冰

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02-03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