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的一位张女士因为在送餐平台上给外卖员一个差评,遭到了后者的上门报复。张女士在报警之后,这位外卖员因衅滋事罪被拘留10日。张女士因害怕外卖员出来后对自己造成危害,被迫紧急搬家。
仅仅因为一个差评就威胁恐吓消费者,这位外卖员的做法太过于偏激,但同时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一下平台的差评赏罚机制。近年来,外卖员因差评报复消费者的情况屡有发生,像江苏省一位消费者因为给了一个差评,其大门锁眼竟然被外卖员用胶水恶意堵上。
图片来源:东方IC
从外卖、快递,乃至到叫车出行等领域,电商平台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特别是平台的评价机制,一方面可以让入驻商户进行充分的市场化竞争,为好评数量、关注收藏人数和店铺升级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评价机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买前参考。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旨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评价机制,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就是平台并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就拿送餐平台来说,其对于配送时效、用户评价方面近乎苛刻的要求,看似是在保障用户权益,提升效率,但实际上给外卖员制造了一种过度的压力,有时候一个差评,可能让外卖员一天的收入“泡汤”,有关外卖员顶不住压力崩溃大哭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另外一方面,这种压力也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不少消费者为了息事宁人,不愿意使用差评机制。当外卖员和消费者都患上了“差评恐惧症”的时候,这个制度也就是形同虚设了。
平台对于“差评恐惧症”不应置身事外。对于消费者为何会给出差评,具体到底什么原因,平台应该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进行核实和评估,根据事实真相对外卖员的行为进行衡量,再决定是否或者如何进行处理,而不是仅看一个差评,就对外卖员处罚。同时,对于消费者的个人隐私信息也要保护好。通过完善差评制度,并让赏罚规则更加公平合理,在让消费者对服务更满意的同时,也能够体现出外卖员的的服务价值,承担平台应履行的社会责任。
方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