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管得严了,所以只能到线上来卖了。”一名非法出售猎捕工具的卖家如是说。据新华社报道,个别电商平台上,不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的制品明目张胆售卖,还有毒鸟药、电鱼器、捕兽夹等盗猎工具也同时在售。一名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说,有的电商平台对他们的举报似乎已经“免疫”,即使举证翔实,也都被平台“一一打回”。

新民快评|平台勿成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帮凶”-LMLPHP

曹一/图

为了躲避监管,一些不法商家以谐音字、暗语等方式将野生动物制品及其盗猎工具在电商平台上架,比如“砗磲”不能卖,就称为“车渠”,以规避关键词屏蔽。还有的以“泡酒中药材”的名义兜售野生动物制成品,号称“养殖”,却拿不出养殖资质。如果电商平台仅仅屏蔽关键词,而不提升技术监管等级、加强人工审核力度,难免被不法商家利用漏洞,堂而皇之地进行非法交易。

更让人忧心的是,一些电商平台面对举报时的态度。记者尝试举报非法交易,有的平台不到4小时便判定“不成立”,有的接到举报后多日不处理。这样松懈的态度,显然是不法商家最乐于看到的。甚至有一家平台,在用户搜索过砗磲制品后,还会推送类似商品。监管有漏洞,举报不理会,还帮着“推销”,这已经不只是对非法交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是成了“帮凶”。

当下,国家十分重视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去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依法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犯罪的指导意见》。今年1月31日-3月31日,国家林草局等八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联合行动,重点打击或整治的区域场所中,就有电商、直播、短视频、社交等交易野生动物或提供相关交易信息的互联网平台与互联网应用。

在执法部门加大整治力度的同时,电商平台更要承担起主体责任。《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禁止网络交易平台、商品交易市场等交易场所,为违法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者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提供交易服务。如果电商平台怠于承担法定责任,也应依法查处,不能让线上平台成为不法商家的“庇护所”。

纪玉/文

02-03 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