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渐远,牛年将近。截至目前,上海交通大学校园里有8500余名学生,预计最终将有约2400名学生留校过年,其中多数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学霸”为何选择留校过一个“学术年”或“实验年”?他们的年夜饭又有何打算?在上海的他们对家乡又有怎样的思念?记者近日走进交大校园,和两位博士面对面聊了聊。
父母都支持留校过年,过个“学术年”也很好
受疫情影响,机动学院2019级博士生赵林川去年6月才返校继续学业。她说留在上海过年一举两得。“一方面我的家乡是辽宁省大连市,之前疫情反复,可能回家也不方便,父母也认为原地过年最安全。”她补充,“另一方面,现在还可以用寒假时光整理前期实验数据,赶上去年落下的进度,为毕业论文做准备。”
从事自供能传感技术研究的她,经常在实验室里忙一天,这反而充实了她原本寂寞的春节。“今年响应号召在沪过年的同学很多,学院在2月4日还组织慰问活动,学习累了我也能在学校去打乒乓。”
“去年春节因为新冠疫情无法和家人团聚,本希望今年寒假过个团圆年。但河北老家突然疫情反复,父母第一时间劝我‘以大局为重’。”甄林青思量后,决定过一个“学术年”,“正主攻基于核酸检测的临床转化项目,留校做研究,既冲刺关键阶段,又不给家乡添麻烦。”
年夜饭收到多重邀请,春暖花开再回家也不迟
那么留校假期如何度过?两位博士生都有了打算。
“年夜饭已经收到了博士生导师的邀请,打算和同学还有老师一起度过。”赵林川表示这样的除夕也挺暖。甄林青同样收到了两份邀请,“博士生导师和研究生导师都说去家里聚聚,最后我打算去研究生导师家,因为她做饭比较好吃!”
尽管除夕有温暖的年夜饭,春节也能醉心学术,但二人对家乡的思念依旧。“想家了就和父母通通电话,他们也会鼓励我,现在特殊时期需要大家齐心协力。”赵林川说道。
而经过了一年疫情的波折,甄林青更对这段时光以及自身专业产生了更深的认知。“选择生物工程本来就是想让自己所做的事切实地服务老百姓,现在亲朋好友也更理解我在做的工作了,我也下定决定,要为2030健康中国贡献属于我们的青春力量!”
吾心安处是故乡。留沪过年背后,是学习的忙碌与未来的期待。正如采访最后甄林青所说的那样,“现在平平安安的在上海过年,等到春暖花开一切过去了,开开心心地回家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