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 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珍藏的一幅庆祝红军长征会师联欢会的油画作品。
图② 《中央致一二四方面军贺电》前的朱德等红军领导人塑像。
图③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 本报记者 李琛奇摄
“这座纪念塔高33.33米,共11层,三塔环抱像三个历史巨人紧紧拥抱在一起,骨肉相连,团结一致,顶天立地,所向无敌……”和煦的冬日阳光洒在红军会宁会师园,祥和温暖。随着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讲解员王娟丽的介绍,我们仿佛又回到1936年,10多万红军将士从瑞金等革命根据地一路走来,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终于在会宁实现了大会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几十米远的会师楼在白雪的掩映下,显得更加雄伟。80多年前,红军领导人在会师门(旧称西津门)城楼上留下的战斗身影犹如昨日。
1936年10月2日凌晨,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骑兵团在团长韦杰、政委夏云飞带领下,打进西津门,攻克会宁城,打响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大会师的第一枪。
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以会宁县城为中心的地域,包括会宁县的青江驿、老君坡,静宁县的界石铺、兴隆镇、将台堡(现属宁夏西吉),靖远县的打拉池等地区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胜利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民族抗战的前进阵地,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馆长李俊丰说。
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伏晓春告诉记者,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而会宁三军大会师彻底纠正了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错误,扭转了党和红军的前途命运,实现了党对军队的统一领导,这为红军联合国民党东北军、西北军“逼蒋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
80多年来,由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在甘肃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不断发扬光大。
战略决策
三军会宁大会师
会宁,北依黄河,东南紧靠西兰公路,是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的必经之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6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国内时局的演变和夺取宁夏、扩大陕甘根据地的需要,作出了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的战略决策。会宁北临靖远,是红军会师休整、北进发动‘宁夏战役’的最佳地域。”伏晓春介绍说,毛泽东在陕北保安讨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时讲道,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是件大事,三大主力会合的地点一定要慎重考虑,要选择一个好地方。当时,周恩来建议放在会宁,这一主张当即得到毛泽东的赞同。他高兴地说:“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建议就在会宁会师。”
9月13日,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及时制定了“静会战役计划”。根据计划确定的任务,9月14日,红一方面军右路纵队十五军团73师进占会宁打拉池(现属白银平川区)地区,一部直插会宁县北部的郭城驿、宋家河畔,切断了会宁通往靖远的道路,使驻守两县的敌军失去了联系。
9月18日,左路纵队1军团1师、2师逼近西兰公路,红1师占领了静宁县的界石铺和会宁东南青江驿、老君坡、杨崖集一线,并以此为中心控制了西兰公路。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集结静宁、隆德、海原、靖远一带,在会宁外围形成了一个弧形保护圈,给红二、四方面军北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至此,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的条件和时机已经完全成熟。
10月1日傍晚,由韦杰、夏云飞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骑兵团急行军到达会宁县城北10里处的小村庄杨家寨子(今柴家门镇柴家门村寨子社),封锁了通往城里的道路。10月2日凌晨,骑兵团以战斗队列突进县城,从接受作战任务到攻克会宁县城,历时32小时,行程300多里地,全歼县城守敌,拉开了三军大会师的序幕。
1936年10月9日,碧空万里,阳光和煦。陇原古道名城会宁焕发了青春,红1团在南城门用木板搭起了彩门,在南门城墙上,悬挂着写有“欢迎劳苦功高的朱总司令张总政委”的红绸布横幅。整个会宁城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气氛非常热烈。
当徐向前、陈昌浩率红四方面军部队进城时,陈赓与红1团官兵及当地群众夹道欢迎,锣鼓声、口号声响彻云霄。徐向前、陈昌浩与陈赓紧紧拥抱,细叙思念之情。
朱德、张国焘率领红军总部随后进入会宁城,把会师气氛推向了高潮。同时到达的还有红军大学和步校3000多名学生,以及第4军和31军。
这个小小的县城沸腾了,锣鼓喧天,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朱德热泪盈眶,朝着欢腾的人群挥手致意,用哽咽的声音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胜利会师万岁……”
力保会师
红军血战大墩梁
红军在会宁地区会师前后,国民党军疯狂进攻。红军和国民党军共进行过6次大的战斗,其中打得最惨烈的一仗是大墩梁阻击战。大墩梁是会宁县南部中川的一座高山,属横跨通渭、定西、会宁三县的华家岭山系,距会宁县城大约35公里。担任大墩梁阻击战的是被兄弟部队尊称为“铜墙铁壁”,被毛主席称为“铁流后卫”的红四方面军第5军。
1936年10月23日,和敌人周旋了两天两夜的第5军,从华家岭退到了大墩梁上。战士们迅速挖战壕,不久敌人第3军和第37军仗着猛烈炮火的配合,向第5军阵地全面展开进攻。
第5军的临时作战指挥部设在大墩梁上一个破旧的堡子里。第5军副军长罗南辉带伤指挥战斗,先后5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为了节省子弹,战士们多次冲入敌群,用刺刀、木棒、枪托和敌人搏杀。
在飞机的掩护下,敌军又一次发起进攻,第5军组织了几次反冲锋,但已无法有效击退敌人的进攻。罗南辉再一次被炸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空袭过后,敌人蜂拥而上,接着又是一场残酷的肉搏战。
大墩梁这场悲壮惨烈的血战整整持续了两天,第5军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掩护了红军主力部队安全转移,为红军西渡黄河、北进陕北赢得了时间……
坚定信仰
才能无往不胜
走进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记者看到了一张珍贵的党员登记表。泛黄的纸张、红色的表格、黑色的毛笔字,上面记录着党员李道存的名字,籍贯栏显示黄安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这张80多年前的表格里,不仅记录有姓名、籍贯、队别等基本信息,还有家庭经济状况、是否负伤等详细信息。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地区会师时,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就设在当时县城内的周家大院。在与周家相处的日子里,红军干部战士严明的军纪、优良的作风,让周家老小印象深刻。
“这张特殊的红军党员登记表是当时红军撤离会宁时遗留在周家大院的,因为纸张对当时的西北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加之会宁人历来崇文修德、尊师重教,周大娘看到这张登记表后,舍不得丢掉,便将它缝在枕头里,才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王娟丽说道。1996年,大娘的后人周大勇发现了这张珍贵的红军党员登记表,并上交给有关部门,2000年8月,登记表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这张党员登记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动荡战乱的岁月里,始终有着党的坚强领导,党员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仰。正是凭着这一点,我们的红军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王娟丽说。
留言簿
湖南观众潘立:红军长征精神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瑰宝,有此精神和信仰,就会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
白银观众李东林:西北古城久闻名,经济腾飞日月新。革命事业千秋壮,三军会师天下宁。
兰州观众朱欣妍: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为这些英雄骄傲,更为这段辉煌的历史感到自豪!
观众李芳:历史厚重,寄语来人,不忘初心,迎接未来。
南开大学于凤霞:会宁会师,走向胜利,红军之行,跨越万水千山!勿忘初心,砥砺前行!
四川观众韩彩凤:红军的光辉事迹,我铭记在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愿我们的祖国更美好!
宁夏固原观众:牢记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走好新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