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今晚,吴志雄(左)在工作岗位上和“战友”们一起吃年夜饭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爸妈,又不能陪你们吃年夜饭了。”打开视频通话,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重症医学科吴志雄副主任医师和妻子女儿聊了聊家常,又略带歉意地“吐”出这句话。父母体谅他的忙碌,叮嘱他别忘了照顾好自己。
大年三十和家里人一起吃年夜饭,这件“平常事”对医生护士来说可能是奢侈的。去年除夕,吴志雄医生作为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在雨夜奔赴武汉金银潭医院,错过了年夜饭;今年,他又前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执行任务,再一次错过了年夜饭。
图说:吴志雄(左)和詹智裕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吴志雄一月入驻公卫中心,参与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我有援鄂经验,又是重症医学科医生,这次被点名来支援。虽然意味着要在里边过年,但对医生来说,被认可和需要是幸福的。”华东医院的男护士詹智裕也一同进入隔离病房。
图说:吴志雄(右)和詹智裕收到了医院的“投喂”,开心到“模糊”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在病房里的日子,忙碌而有条理。与去年相比,吴志雄的心境已经不同。在公卫,医疗条件比武汉那会儿好太多,人手也充足,压力不是来源于病人的数量,而是如何精准治疗,让病人活下去并获得更好的预期。“去年除夕出征武汉,几位院领导来送行时,表情凝重;今年几位领导送我们去公卫,表情轻松了,因为相信我们可以圆满完成任务。”
去年除夕,和今年一样,下着淅淅沥沥的雨。吴志雄回忆起那天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他说,去年1月20日上海公布了首例确诊病例后,他就报名了支援公卫,随时准备出征。小年夜,医院又发出了紧急召集令,招募去武汉支援的医生护士。吴志雄再一次报名。“那天我还问了,报两次名要不要紧,主任说没问题!”
那天下午,吴志雄把在医院担任护士的妻子送去值班,刚回到父母家中,就接到了指令,“晚上出发,给你三小时准备!”那天,家里的年夜饭还没完全烧好,母亲在煤气灶台前看着他接起电话,心里也明白,医生,就是要随时出发去救人。她为儿子盛了饭,就着桌上已经炒好的几个小菜,看儿子匆匆扒了几口,又目送他出门。
吴志雄一个人回家整理行李,想到了4岁的女儿,不知道这一去什么时候能回来,心里有点不舍。晚上到了虹桥机场,一眼望去,看到很多熟悉的同行,心里又放松了点。虽然人多显得很热闹,但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沉重、紧张。
吴志雄说起了当晚的一个小插曲。临行前领队郑军华让大家排队拍集体照,他和医院重症监护室的陈贞护士长在找空地方站。一眼望去,有个举着字的队员身后没人,两人便挤了过去,填补了那个空缺。拍完照一看,原来那位队员举着“救死扶伤”中的“死”字。吴志雄恍然大悟,悄悄笑出了声,“原来是这样啊!我们站在了‘死’字后面!”不过那一刻,他也暗暗发誓,要全力以赴,成为“跑赢死神的那个人”。
到了金银潭医院,一切比想象得更糟。除了病人多、病情重以外,刺骨的“冷”也让人难忘。他说,那几天,室外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因为他们接管的病区是普通病房改建的,没有负压系统,所以不能开空调,也不能关窗。“医院的电脑就在窗口,冷得手指头不听使唤。”而防护服里也穿不了外套,他一边哆嗦,一边担心,“别可第一天就冻生病了。”不过,大家万众一心,把这场艰难的仗打下来了。
图为公卫中心为隔离病房医生护士准备的年夜饭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今年,全国各地疫情仍有发生,值守一线的吴志雄连续两年没有办法和家人吃年夜饭,但他十分坦然,“对于医生护士来说,即便没有疫情,职业的特性就是这样,习惯啦!”
晚上6时多,吴志雄发来了自己的晚餐图,鱼虾肉蟹都有,看起来十分可口。因为隔离病房里的医生护士都不能回家过年,公卫中心特别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让大家也能感受新春佳节的氛围。他说,“和战友们一起过年,也特别有意义!”
今年有什么心愿呢?吴志雄说,希望这次回来后,把团圆饭补上,留点时间陪女儿。2008年汶川地震,他曾写下请战书后支援震区工作。去年出2月在武汉前线入党。如今,恰逢预备党员满一年,希望能顺利转正。“作为党员医生,遇到需要出征的时刻,我更有理由冲在前面了!”
首席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