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妈正担心大年夜吃点啥,你瞅瞅,这还担心啥呢?”一手端着热气腾腾的饺子,一手提着墨迹未干的“福”字,来自黑龙江海伦市扎音河乡的刘雪庆喜气洋洋,虽然没吃到家乡酸菜馅的水饺,却尝到了街坊邻居送来的荠菜本地大水饺。
包水饺、剪窗花、写福字、贴心愿……新春佳节,在沪东新村街道老向东新村内,一场名为“情暖沪东·亭有爱”的活动在家门口“暖亭”共享生活空间内热闹开展,小区志愿者们为“留沪人”送来了春节祝福。
图说:沪东街道“暖亭”共享生活空间。沪东街道供图
747位“留沪人”享暖意
今年23岁的刘雪琴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的船务人员,租住在老向东新村已有1年半。为了节省开支,她租借了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与邻居共用厨房,“平时吃饭都还能凑合,过年就有些麻烦。”小屋面积太小,小刘无法将老家的父母接来过年,也没法请朋友聚餐。正当她发愁的时候,家门口的“暖亭”开放启用了,“能看书、有免费wifi和爹娘视频,特有面子。”
图说:沪东街道“暖亭”共享生活空间。沪东街道供图
在家门口享受到暖暖春意的,不仅仅是刘雪琴一个人。据向东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竹娟介绍,老向东新村内有479户外来租户,共计865名外来人员,今年留在上海过年的就有747人。“这片居住区建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典型的开放式老工人新村,”张竹娟说,小区内共有不成套住房264户,厨房为多户共用,最小的面积才8平方米,最大也只有18平方米,“家里来个人都得站着,坐不下。‘暖亭’启用开放,让所有人都特别高兴。”
图说:沪东街道“暖亭”共享生活空间。沪东街道供图
70平方米“暖亭”舒缓老小区“难”
让大家点赞的“暖亭”共享生活空间,其实是一幢两层、极简设计的小楼。浦东沪东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苏珏旻告诉记者,2020年,根据老向东新村居民遇到的生活实际情况,重新摆布现有空间资源,改建“暖亭”,将“共享”概念引入老旧小区的改建,“一楼是共享客厅和洗衣房,落地大窗能透进充裕的阳光,居民可以在此看书、聊天,议一议小区事。”苏珏旻说,二楼则是共享厨房,共用厨房的居民都可以来此做饭,“‘暖亭’由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它是给予生活服务的平台,也是我们文明实践的阵地。”苏珏旻表示。
通讯员 潘韵雯 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