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寒冷的气候曾是漠河人生存的威胁,近年来则成了振兴漠河经济的机遇。

漠河冰雪漠河兵-LMLPHP

这辈子去的极寒之地为漠河。风刮在脸上硬邦邦的,冰封的黑龙江,铁丝网架设在中间线上,我边防部队的巡逻车风驰电掣,对面的俄军牵着黑背狼犬在冰面上蹓跶。友人告知,气温已达零下四十多摄氏度,装甲车可以在冰面上随便开。

漠河隶属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原赤塔州)和阿穆尔州相望,是中国最北端县级行政区,全年“优良”空气天数达350天以上。9月初,雪从大兴安岭开始蔓延,漠河很快便寒风凛冽,迎来第一场雪。大片大片的白色绒絮从天上飘下,风从四面八方吹来,雪花空中翻着跟头,直到风再也吹不动,才不情愿地落下来。

北疆的雪像白面粉,不到春暖花开融化不了,走到哪都是一堆一堆的。我实在佩服边防部队驾驶员,车辆不绑防滑链,在冰面上可像滑冰运动员一样来去自如。女儿口袋里装了不少巧克力,见到边防战士热情地全送出了。

那个边防连赫赫有名,是“黑河好八连”。驻守在被称作“中俄之窗、欧亚之门”的边城黑河市繁华区,官兵们“下江代表祖国、上岸代表军队”,坚守边关,成为“北疆铁门栓”。江面的温度一般要比市区的温度低5℃左右,江面寒风刺骨,呵气成冰。这里封冻期长达160余天,官兵每人每天要在界江上站岗执勤6至8小时。江中有冰块砌成的岗亭,冰墙上画着一面五星红旗,旁边有六个大字:祖国在我心中。哨兵的衣帽上、眉毛上、口罩上都是冰霜。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极端寒冷的气候曾是漠河人生存的威胁,近年来则成了振兴漠河经济的机遇,每年来这里观看极光和冰雕的人很多。那年我们与另两家友人大年初二从南方飞往北方,组团名为“糖葫芦旅行团”,巧的是三家都有一个女儿,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还有一个刚进清华大学门,一行人甚是快乐。

有缘人无处不相逢。到了漠河,没想到接车的人中有一位是多年前跟我一起写新闻的战士周锦涛,当时已为黑河军分区政治部的组织科长,这下旅行就更热闹了。

每年十一月末、十二月初,漠河人就开始大规模采冰了,创作冰雕,每年最少也要采两万块冰。冰雕是冰灯艺术性的延伸,集冰雪艺术、雕刻、灯光与人文故事于一体。冰块大小以人力能搬动为益,从江河直接提取。漠河的冰面可沉积几米厚,切割机在冰面上卖劲干活,冰碴子四处飞溅,切割的大冰块,用绳子绑好后,一群人有节奏地吆喝,协力去拉。巨型冰块从冰面剥离,一块块整齐地堆积在江面上,阳光下就像水晶,晶莹剔透,七彩斑斓。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会华丽转身。冰雕所表现的内容多为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还有名胜建筑、花鸟鱼虫。

漠河人很热情,他们的热情可以融化摄氏零下四五十度的寒冷,让你一进屋就感受到温暖和舒适。漠河的夜很长,天早早就黑了。漠河供暖早,屋外风雪交加,屋内却格外舒适。吃饭时,将洋葱和萝卜简单洗洗,切成丝加点香菜,一起拌匀,只需撒上适量的盐,一盆老虎菜就有了,那本身的鲜美已经盖过平日里的各种凉拌菜。小鸡炖蘑菇,揭开锅盖,顿时满屋飘香。二三两一杯的“小刀土烧酒”满上,再上一碟花生,几盘饺子,几个蒜头,客人和主人不停歇地干杯,天南海北地神聊,整个屋子都变得热火起来。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每当唱起这首歌,人们总能想起军人家庭的深情和不易。“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35年前唱出的《十五的月亮》,至今还让人回味无穷。

与妻结婚32周年纪念日到了,华灯初上,饭店小酌,宴后出门,甚为惊喜,沪上第一场雪下得正欢,雪花飞舞,贴到脸上,也是温馨的。相搀回到家,再看窗外,雪已成鹅毛,不由得又想起了漠河的冬日和江面上扛枪的人……

02-14 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