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学生开启“就地过年”模式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今年春节,因为响应疫情防控的需要,也因为学习工作的缘故,许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学生选择做“原年人”,开启“就地过年”模式,也让这个春节有了不一样的意义和底色。
对于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规培医师杜诗蓓来说,这是她连续第二年留沪过年。今年26岁的杜诗蓓,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也是不折不扣的“医二代”。爸爸是武汉一家三级医院的呼吸科主任,妈妈和姑姑都是护士,舅舅是医院救护车驾驶员。2020年的春节,这个武汉小家庭为抗疫过得惊心动魄而又跌宕起伏,全家人投入抗疫一线,用神圣白衣筑起抗击疫情的防线。当时身在上海、还是一名医学生的杜诗蓓受家人影响,也积极投身抗疫,在上海宣传科普,联系爱心捐赠。时隔一年,今年这个春节,她依然选择留沪,坚守岗位。“我最近两个月都在儿呼吸轮转。去年此时,我还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医学生,今年我的角色已经发生转换,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工作在临床一线。我觉得,从医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它更是一种事业,是一种信仰,也就是要将守护人民健康这个信念根植在心中,做一个真正的‘白衣天使’。”杜诗蓓如是说。
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附属仁济医院“95后”美小护李依,生于汉川、长于荆楚大地,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后加入了仁济大家庭。去年,她作为仁济援鄂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回到家乡湖北,支援雷神山医院。今年春节,留沪坚守岗位的她表示:“我现在正在急诊抢救大厅轮转,除夕夜我跟同事们一起上班,下班后我们计划一起去吃一个小火锅,迎接新年的到来!”2020年那些刻骨铭心的日子将永远留在心底,援鄂经历也让年轻的李依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定。
大红灯笼、精美窗花、喜庆春联、萌牛公仔……春节期间的交大医学院学生活动中心布置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为了陪伴留校学子度过一个温馨特别的新春佳节,留下难忘记忆,交大医学院团委推出“我与交医的独家新春记忆”活动,将学生活动中心打造成一个独具新年特色的“摄影棚”,为留校学子拍上一张新春“写真”,与满满思念一起发送给异乡的亲人。
2018级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业博士研究生唐晓风风火火地从实验室赶到学生活动中心,拿起一只红色小牛公仔,定格了一张帅气的照片。初为人父的他,有一个一岁多的宝宝在温州老家。“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从去年三月到现在没有回去过,虽然非常想念孩子,但是响应国家号召,今年春节就地过年,减少流动,我就不回去了。今天特地到学生活动中心来拍摄一张‘牛气冲天’的新春照,发给家人,让我女儿好好看看爸爸,我这是属于‘云养娃’‘云过年’。”唐晓打趣地说着,眼中流露出对孩子的眷恋和牵记。“春节期间,我的计划是照顾好细胞、看完心心念念想了很久的书……新的一年,最大的期望当然是实验顺利,多发paper!”
除夕夜交大医学院学生活动中心传出一片欢声笑语。来自9个培养单位、家在12个省份的留校学生代表相约在这里举行除夕团聚会。交大医学院院长、被学生们亲切称为“强叔”的陈国强院士,带着两道除夕大餐——热气腾腾的饺子和鲜美可口的鱼头汤来到学生当中,和学生一起围炉夜话,辞旧迎新。“饺子,寓意团团圆圆;鱼头汤,寓意年年有余。此时此刻,我就是你们的家长,和你们一起吃年夜饭,希望你们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他也在现场特别视频连线除夕夜依旧坚守临床岗位的交医青年学子,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向留校学生代表以及更广大的交医学生表达节日祝福和亲切慰问。
“虽然没能回家,但心里有爱。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故乡,有关心、有陪伴的地方就是‘家’,是我们奋斗前行路上的温暖港湾。”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2020级妇产科学硕士研究生王逸姝说道。
通讯员 游佳琳 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