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虽然叫‘新强村’,但曾经又旧又穷,村里的小伙都娶不到媳妇。”奉贤区金汇镇新强村村民谢龙根,对家乡以前的面貌评价不高。在他的记忆里,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都是“被遗忘的角落”。
但如今的新强村,在几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入选了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新旺、生活富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名副其实的“又新又强”。这一穷村逆袭的秘诀,则是在于八个字:上楼平移、南居北产。
图说:奉贤区金汇镇新强村。孙中钦 摄
上楼平移
想要振兴乡村,必须发展产业,道理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长期以来,新强村的土地零散,农作物附加值低。如果宅基地、承包地、集体建设用地“三块地”不能高效用起来,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自然很难实现。
随着上海大力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并通过市区两级政策保障给出“上楼”“平移”“货币化退出”等多个选择方案。这不光是为了改善农村面貌和农民居住条件,也是为了进一步释放乡村发展空间。
善于把握先机的新强村率先尝试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村域面积约4.15平方公里,村民依着大叶公路南北向分散居住在22个村组里。镇里的态度很明确:村民有守土情结,在给足政策的前提下,鼓励他们进入城镇“上楼”生活,也要尊重他们不离故土的心愿。因此,新强村选择“上楼”(农民进城镇集中居住)和“平移”(宅基地平移集中)双管齐下的方式,成为第一个启动实施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项目的村。
图说:新强村。孙中钦 摄
金汇镇在奉贤区大居地块购买现房,用于村民安置,“一手交老房钥匙,一手拿新房钥匙”。“上楼”成了绝大多数村民的选择,而留在乡村的宅基也已完成拆除,255亩土地顺利腾挪出来。
而选择“平移”的村民更是有福。在新强村的南侧“平移”安置区域共计124亩,40多幢的江南传统风格三层小别墅已基本建成。新强村邀请了上海创萌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进行设计。团队根据当地风貌,融入了现代化的理念。村民谢龙根就是选择“平移”的村民,他告诉记者,对于新房子非常满意,外表有着传统元素,内部却是最现代的设计,每层都有卫生间、衣帽间、书房,一家五口就等着早日入住,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在前几年想都不敢想。
图说:新强村鼓励村民“上楼”生活。孙中钦 摄
而为了让村民不离乡愁,村里还特地保留了一套老式农宅,还原上海农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场景,打造成“乡愁回忆馆”,除了让老人怀旧,还能让孩子们看看祖辈们曾经的生活环境。
图说:“乡愁回忆馆”。孙中钦 摄
南居北产
随着村民主动腾出的255亩土地逐步完成平整,新强村打开一扇致富窗口。这个原本失去发展空间的村子,因为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推进,不断腾出新空间,迎来新机遇,“南居北产”的格局初步形成,智慧农业蓬勃发展,工商资本下乡成为了可能。
在新强村的一角,智慧兴农驿站在去年10月正式开馆。驿站内的电子屏可以分级展示全区、全镇、全村的农业布局与经营现状,金汇12味农产品的相关信息也一应俱全。在新强村农用地经营现状的底图基础之上,辅以叠加对土地交易、农田道路、农田水系、特色农产品的精细化管理,能为农业土地招商、智慧农机推广、农村综合水价格改革以及农产品的销售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图说:智慧兴农驿站内的电子屏可分级展示全区、全镇、全村的农业布局与经营现状。孙中钦 摄
此外,规划用地94亩、总投资10亿元的金汇新强商务区也正在推进中。以“田园总部+生态商务”为发展目标,重塑农村生态和经济功能,使之成为“三园一总部”的聚集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高地,计划两年内达到亩均税收50万元。目前已经完成企业招商注册28家,2020年全年税收2000万元,村集体收入300万元,农民股龄分红增加20%。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新强村的发展目标。在实现“腾笼换鸟”后,新强村终于抓住了机遇,成为名副其实的“又新又强”,为上海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份“新强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