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峰,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任“左联”党团书记、中共上海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冯雪峰在虹口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虹口有两处旧居,都是著名的红色景点。

为一个人 逛一座城 | 冯雪峰在虹口的足迹-LMLPHP

图说:景云里 记者 蔡瑾 摄

鲁迅的亲密战友

冯雪峰生于1903年,出身浙江义乌的农家。1921年秋,他进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参加校文化团体“晨光社”,开始写作新诗,曾与上海诗友应修人以“湖畔诗社”名义出版诗集《湖畔》。1925年,冯雪峰到北大旁听并自学日语,其间曾多次聆听鲁迅讲话。1926年起,他开始从事日文翻译和诗歌、散文、小说创作。

冯雪峰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来到上海。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冯雪峰搬入虹口四川北路景云里11号(今东横浜路35弄)。经柔石介绍,他与鲁迅结识,编辑出版《萌芽》月刊,并与鲁迅共同编辑《科学的艺术论丛书》,成为鲁迅人生后期的忠实学生和亲密战友。冯雪峰1930年初与鲁迅、柔石等12人在虹口咖啡馆召开“左联”筹备会议,参与起草了“左联”纲领。此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团结和组织大批进步作家对反革命文化围剿进行了顽强斗争。

冯雪峰1934年参加长征,1936年春到上海,任中共上海办事处副主任。1937年回浙江义乌,创作反映长征的长篇小说《卢代之死》。1941年被捕,1942年11月下旬被组织营救出狱。1943年到重庆,在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

1946年,冯雪峰再次回到上海,参加了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墓祭活动并发表演说。1950年,上海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冯雪峰当选为上海文联副主席,之后他还担任了鲁迅著作编刊社社长兼总编。1951年,冯雪峰离沪赴京工作,先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文艺报》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1976年1月31日,冯雪峰逝世。

曾经住在景云里

冯雪峰在上海的一处旧居位于著名的景云里内。1927年,茅盾因躲避通缉,秘密住进横浜路35弄景云里11号。他足不出户,蛰居10个多月,在苦闷和彷徨中创作了《蚀》三部曲,就是在这里,他开始用茅盾作为自己的笔名。同年,冯雪峰住进了茅盾家中。景云里11号内还住着叶圣陶,左邻10号住的是周建人,后门对面的23号是鲁迅寓所。

景云里建造于1924年,西通宝山路,东连多伦路,弄内有三排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的石库门三层楼房。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陈望道、茅盾、叶圣陶、冯雪峰、周建人、柔石等一大批名人居住在此,从事创作、编刊、领导和组织革命文学活动。

1930年,冯雪峰搬到四川北路2099号的北川公寓,也就是著名的拉摩斯公寓的地下室。冯雪峰当时担任“左联”党团书记,与鲁迅编辑出版《前哨》,也是他将瞿秋白介绍给了鲁迅。

02-18 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