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 (通讯员 沈欢欢 记者 郭剑烽)每一位家长都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争取最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王女士为了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让孩子顺利入学,找了号称有“门路”的同事费某帮忙,花费数万元疏通关系后依旧未果,这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近日,嘉定区人民检察院依法以诈骗罪对被告人费某提起公诉,经人民法院判决,判处被告人费某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罚金人民币六千元。

一人分饰两角,伪造“门路”号称帮人解决入学,实则诈骗......-LMLPHP

图片来源:东方IC

2020年7月,王女士为了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一直愁眉不展,无意间听人说起同事费某有“门路”可以解决此事。于是,王女士找到费某欲让其帮忙。费某表示其朋友沈某有渠道可以帮忙,但是需要10000元来疏通关系。这笔钱并不是小数目,王女士深思熟虑了数天,但是为了孩子能顺利上学,她最终还是狠下心将10000元转给了费某。费某当着王女士的面顺势便将这10000元转给了其所谓的朋友沈某。王女士见钱款已经转至这位“关系人”账户便安心回去等结果。

数日后,费某找到王女士并告知其对方口风太紧,还需要10000元打点,并承诺“再出10000元百分之八九十搞得定”,于是王女士按照费某的要求又转了10000元钱。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一个月后,费某再一次开口问王女士要8000元继续打点。无奈的王女士通过微信又一次给费某转了8000元。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钱款一笔一笔转去,可是拖费某办的事却迟迟没办成。面对王女士的追问,费某不停找各种拖词敷衍王女士,期间为了稳住王女士,费某还从网上找来一些表格佯装让其填写,但是如此长的战线让王女士逐渐意识到,费某可能并没能力帮其解决孩子上学问题,遂决定放弃让费某帮忙并让其返还28000元的打点费。但费某却拒不愿将钱款退回,王女士发觉被骗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事实上,费某并没有所谓的“关系人”朋友沈某,自己更是没有“门路”帮王女士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这一切都是费某一人自导自演。他通过两个手机号分别注册了微信,一个微信号用于和亲人朋友间日常联络,一个微信号留于备用但鲜为人知。费某通过操控两个微信号分饰两角,伪造两人聊天记录等博取王女士的信任从而骗取钱款,拿到钱款后挥霍一空。

“我拿到钱款后,并没有去拖关系,而是将钱款全部挥霍,后来没钱了,我就又找借口骗王女士钱……”费某到案后交代。

现如今,靠走后门已然行不通更是不可取,反而会给不法分子留有可趁之机。检察官提醒广大朋友切勿轻信他们,更不可投机取巧走捷径,遵纪守法、按规行事才是立足之道,也是人之根本。此外,作为公民应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义之财不可取,非法之财更是不可取。

02-20 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