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民眼|消除贫困 中国是严肃的-LMLPHP

图源IC

吴健/文

这些天,热播剧《花繁叶茂》让我和之前在武汉采访时认识的小荣联系又热络了。作为基层干部,他参加过武汉对口支援西藏山南产业扶贫,做群众思想、推农业产业园、搞乡村旅游……剧中情节和他的经历高度契合,“追剧,就像重温那段扶贫岁月。”但最让小荣难忘的是,武汉抗疫最吃劲时,自己帮助过的西藏乡亲来“雪中送炭”了,“我作为下沉党员去服务的社区,就收到西藏的鲜肉、鲜菜、矿泉水,还看到包装袋上熟悉的产业扶贫标志。”对于这份因扶贫与抗疫而升华的感情,小荣坦言:“不是我们在做好事,是这件事反哺了我们,它带给我们内心一种满足和充实。”

全国两会上,“脱贫攻坚”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政府工作报告里强调,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开展消费扶贫,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字里行间,饱含“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作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今年要达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由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去7年间,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减至2019年底的551万,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这的确是“中国创造的世界纪录”(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原话)。

数字是感人的,贫困却曾是具体的。小荣工作过的西藏山南,贫困户长年局限在大山峡谷里,收入有限,经政府和企业对口帮扶,大批农民靠技能知识改变了生活,不到2000元的人均收入翻了好几番。“我的一个工作对象除种植作物、外出务工,还懂得用空余时间用手机App网络直播,展现山南的‘雪域江南’风光,没想到收获大量粉丝,每天还能收到礼物。”

但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驻华代表汉娜·赖德所言,脱贫受收益递减规律制约:付出得越多,获得回报的效率就越低。“想想给手表上弦,上弦次数越多,发条积蓄的阻力越大。”眼下,中国帮助的是深度贫困地区的人们,帮扶成本之高超出以往,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可哪怕遭遇新冠疫情,党和国家一如既往拿出强大的落实能力。“记住,中国党和政府是严肃的。”在中央编译局工作多年的德国专家艾克·克普夫指出,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凝聚各方面力量,“这里的(社会发展)原理是个人幸福和大家幸福不可分割”。如克普夫所见,扶贫干部深入一线精准帮扶,政府投入支持贫困户时,6万多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扶贫活动。俄罗斯-亚洲工业家和企业家联盟主席维塔利·曼科维奇赞叹:“中国经济模式是包容而非汲取,更在乎人的尊严与发展,追求共同富裕。就像中国领导人常说的,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事实上,摆脱贫困的中国农村不止提供就业或商业机会。2018年,中国宣布完善水电供应、信息基础设施和建(改建)20万公里农村公路的计划,次年又组织三级医院“组团式”支援贫困地区的县级医院。曼科维奇说:“这不仅是重要的社会任务,也是巨大的增长动力。数以千万计的脱贫人口能更多消费,意味着可观的内需。日益富裕的中国公民,也刺激着中国企业去提供更高品质的商品。可以说,打败贫困,对中国的未来有决定性意义。”

05-24 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