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到贫困地区支教为中国实现全面脱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支教的队伍中也不乏外国年轻人的身影。
△孔浩支教期间给孩子们上英语课
德国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孔浩目前正在攻读新兴市场管理专业中国经济方向,他与中国的结缘可以追溯到2013年9月。那一年,还在读中学的孔浩开始学习中文。他当时所在的伯乐高级文理中学是德国北威州最早开设汉语学分课的中学,这所学校从1994年起就开设了中文课程。除了经常组织学生访华交流与学习外,该校还于7年前成立了中文合唱团,多次受邀在两国重要外交场合进行演出。而孔浩就是合唱团的创始成员之一。
△孔浩支教期间给孩子们上英语课
孔浩告诉记者,自己当时在桂林市恭城县支教了一年,期间根据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进行备课,偶尔还会去幼儿园上课。他说:“(中国)农村的生活环境跟德国或者其他欧洲国家很不一样,但我很快就适应了,还度过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那里就像是我的第二故乡。因为当地民风淳朴,我很容易就跟孩子们打成一片。他们没有把我当成(有距离感的)老师,在路上碰到都会十分自然地用英语跟我打招呼,把我教的东西学以致用,让我还挺有成就感的。”
△孔浩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孔浩说,比起其他老师参照课本进行教学,他更倾向于寓教于乐、尽可能激发孩子们对外语更大的兴趣:“我觉得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学生来说,通过游戏或者其他趣味性的方式来授课会更生动一些。而且我也有意识地让他们多练口语,帮助巩固学习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能够感受到他们更愿意、更敢于说英语了。这在我看来有利于架起不同国家人与人之间沟通和友谊的桥梁。”
△孔浩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虽然距离在广西支教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近4年,但孔浩和当地的不少孩子依旧保持着联系、互相更新近况。孔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计划今年或者明年再到中国去交换或者实习一年,那时候他一定会重返故地、再回广西支教的地方看看。他说:“我觉得,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感受一种全新的文化、接触不同的人会让人受益匪浅。就像我去中国,不仅让我的中文更好,还可以交很多中国朋友、积累很多不一样的生活体验。我希望未来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好,偏远地区的教育水平继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