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东滨江1862时尚中心一带散步时,傅愉抱着幼小的女儿无意间走到一块展板前,看到“船厂的儿子”五个大字时心里一惊,已故父亲傅克明,不就一直被船厂同仁称为“船厂的儿子”吗?他定睛一看,果然展示的就是父亲的图文介绍——除了与当时的市长徐匡迪合影之外,还有他与光着膀子的工友掰手腕的情形,生动有趣。傅愉感慨道:“没想到今年新春这样有意义,意外地通过这种方式‘三代同堂’……”
图说:傅愉抱着女儿看着展板上的父亲 受访者供图
工业遗存
1862时尚中心,是根植于英国祥生船厂发展而成的上海船厂的工业遗址改造项目。1862年,英国祥生船厂在此建立;1949年之后,这里成为上海船厂;2018年初,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透露在保留船厂风貌和部分工厂原件的基础上,把这里设计、改造成为融文化与商业的综合体。2018年3月,在当时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进行内部参观后不久,这里以来自立陶宛的契诃夫剧作《海鸥》作为开幕大戏,向公众开放。
位于浦东滨江大连路隧道,北侧面向黄浦江的“船厂1862”,建筑主体已有150多年历史。1978年,国内第一艘出口万吨轮“绍兴号”,就在这里下水。隈研吾的设计,让这里的工业遗存幻化为美的空间。他擅长运用光线营造建筑的通透感,“挂”是他的风格——在1862时尚中心的空间里,他“挂”的是陶土砖——四种不同颜色的陶土砖,被不锈钢拉锁连接、吊挂,形成砖幕外墙。
图说:1862时尚中心 网络图
就在砖幕外墙的外围,新春期间新增的一组以“一江一河”工业遗存保留与改造为主题的展板,诉说出这一带发生的历史故事,折射出中国工人阶级在中国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精神面貌和辉煌成就。最初,在曾发生过历史重大事件、现成为文旅融合的景点之处,以图文并茂、影像播映的方式,揭示“建筑可阅读”“一江一河”历史文脉的创想, 源自去年88位市政协委员的提案。市政协委员、市群艺馆副馆长吴榕美等表示,“一江一河”沿岸贯通,对于市民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同时还应尽可能保存或以艺术方式“复原”历史,留存上海这座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工业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念想。
于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副教授董春欣、副教授汪宁带领一批研究生,与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校企联动,具体策划、实行了这一方案,让走过路过的市民,在浦东滨江散步之余,深入了解了“一江一河”沿岸的船厂和工人阶级的红色故事。
图说:“一江一河”主题展板 网络图
历史记忆
董春欣透露,最难的,其实是故事的搜集和整理。他托人找到曾任上海船厂副总经济师的葛珺,希望采访他。谁料,葛珺的“警惕性”很高,回复道“慢点再说。”过了三天,葛珺主动联系董教授:“我上网查过了,你确实是大学教授,我们见个面吧!”在“排除了商业目的”之后,葛珺对董教授透露了不少鲜活的故事——这才有了“船厂的儿子”感动“船厂的儿子”的儿子的故事。傅愉感慨万分,“这个展览,成了一个平台,让不少船厂工人的后代,看得非常感动。我的女儿虽然还很小,但好像也有灵性,在爷爷的照片下驻足凝望,偶尔还会在嘴上叫爷爷……”
图说:“一江一河”主题展板 网络图
展览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围绕在1862时尚中心外围的一组组展板;二是在室内二楼、三楼的四块内部梁架上投影的视频。图文并茂的展板,清晰地勾勒出历史沿革,告诉观众船厂,也是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记录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史。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淞沪抗战爆发。英国祥生船厂、耶松船厂的工友们发出通告,拒绝修理日本年船舶,结果被日军轰炸,直接导致祥生船厂退出历史舞台。解放后很长一段时期,上海船厂一直“以修船为主”,承接了一批因战争而沉没的船只以及破船的修复业务,让大批废船起死回生,为国家经济恢复做出贡献……1970年4月30日,上海船厂建造的第一艘13000吨远洋干货船“风雷号”下水——大家通过图片展览才知道的是,原来试航前发生火灾,船体毁于一旦。工人们在一个月内修复,体现出非凡的拼搏精神……
图说:“一江一河”主题展板 网络图
走入1862时尚中心的内部,徜徉在二楼、三楼走廊上,可以看到在被保留下来的船厂内部梁架的结构上,投上了黑白纪录片的视频,展现的内容,正是中国第一艘出口的万吨级远洋货轮“绍兴号”,下水的情景。虽然画面黑白质感粗粝,但映照在灰白色的水泥梁架上,显得既有历史纵深又有文化内涵……虽然因为处于空旷的空间,没有配乐或者解说,但是苍凉感油然而生,旋即,自豪感骤然升腾——若不是图文、视频两个部分的形象演绎,真不知道脚下土地的坚实和美丽,是多么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