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IC
讯(记者 马丹)“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3月5日迎来惊蛰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仲春”的开始。“惊蛰”二字,既反映自然物候现象,又代表汉字的意境之美,述说着“春雷炸响,万物复苏”的生动画面,给予人无尽想象的空间。对近日的上海来说,气温正在气象意义入春的达标线上反复“试探”,春天越来越近了,而初雷也在不远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又被称为“启蛰”,“蛰”意为“藏”,有天气回暖、春雷始鸣、叫醒越冬虫蚁的意思。不少人误认为,是雷声惊醒了地底的眠虫,但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惊蛰节气的主要标志就是暖湿气团开始频繁活动,气温一日暖过一日,打雷、落雨也会时常出现。通常,上海的初雷、入春就发生在“惊蛰”时节。以徐家汇站为例,上海全年各月份均可能出现雷电情况,其中11月至次年2月发生较少,3月起有增多趋势,雷电主要发生在夏季7~8月。常年平均初雷日在3月中旬,即“惊蛰”节气的第2候。
为何初雷容易在惊蛰现身?对上海而言,“惊蛰”节气大多处于冬末春初的季节转换阶段,也是天气系统频繁更替调整的时期,当寒冬悄悄退场,暖湿气团日趋活跃,雨水逐渐增多时,雷声初显,和大地湿度的逐渐增高促使近地面的热空气上升或北上的暖湿气团活动过于强烈、过于频繁有关。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
满园桃花已盛开,朵朵娇艳。
二候仓庚鸣:
黄鹂感受到春的气息,发出悦耳的鸣叫声,以此寻找伴侣。
三候鹰化为鸠:
古人认为,惊蛰时,鹰会变化为布谷鸟,而实际上是,鹰躲起来繁殖,布谷鸟活跃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