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一件素色羽绒服,走起路来步子既大又快。聊天时,他声情并茂,随时可以激情澎湃地来一段经典台词。采访王洛勇是因为他在近期沪上上演的话剧《前哨》中饰演鲁迅,收获了掌声。王洛勇饰演了古往今来很多正能量人物,乐于接这样的角色,王洛勇用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的名言作出了回答:“一个艺术家不为自己的母亲、不为自己出生的土地呐喊,他的生命是永远没有力量的。”
1.在心里找到饰演鲁迅的依据
鲁迅难演。对于这一点,王洛勇心中十分清楚。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熟悉鲁迅的形象,你首先就会遇上像不像的问题。其次,对于鲁迅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象,并非穿上长衫,手里拿根烟就能令观众信服。这不是演一个类型化的职业,带着油漆印的工作服一穿,就能让观众立马相信你演的是一个工人。”
王洛勇说得坦率。那天他是和黄昌勇在讨论《前哨》选角的事情。王洛勇坐在一个逆光的座位上,黄昌勇突然就激动起来,他对王洛勇说,你别动,你一定要演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王洛勇之前,有三位出演过鲁迅的戏骨。濮存昕在拍电影《鲁迅》时,年纪50岁出头,形神兼备。李雪健在其花甲之年出演电影《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鲁迅,戏份不多,但神采犹存。在电影《黄金时代》中,王志文一米八的大高个,扮演起一米六不到的鲁迅,仅靠一个背影就让观众感受到了先生的孤傲风骨。
“我能再给观众提供一个令人信服的鲁迅形象吗?”王洛勇说,对于饰演鲁迅,起初他是犹豫的,直到有一次他给上戏的学生上课。那是王洛勇给学生排演一个音乐剧,有一瞬间,他仿佛隐入了《前哨》中鲁迅在艺术沙龙和年轻人交谈的那场戏。忽然间的出神,让王洛勇触碰到了鲁迅和年轻人之间的血脉的接连。“就在那个时间,就突然想到你可以出演鲁迅。这一刹那,你的经历,还有你以前演过的角色叠加起来,让你有信心来接鲁迅这个角色。管他像不像,我已经在心里面找到饰演角色的依据了。”
王洛勇对饰演鲁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想让观众感受的画面是冷调子的,哗,舞台上一束光进来,反差特别强。我想用两个道具来加强鲁迅的形象,一个是他的烟,一个是他的笔。他的手上不是烟就是笔,给人物一些烟火气,文人气。演鲁迅,每次上场之前总要叹一口气再出去。我要让整个人放下来,外柔内刚,在松弛当中,把他的那种力量传递出来,不是声嘶力竭,不是絮絮叨叨。”
在王洛勇的诠释下,鲁迅不仅是那个存在我们脑海中发出时代呐喊的战士,一个“极其日常”的鲁迅先生也逐渐呈现。据说当编剧黄昌勇看到嘈杂的舞台上独自呆坐的王洛勇有如鲁迅般“独处如同待客”的气质,眼神中流露出的那份果敢、孤傲和温暖,竟让黄昌勇一时无法自已潸然泪下。
2.想把自己所学所得交付给年轻人
王洛勇笑言,自己在经历上在情感上,至少有两点和鲁迅比较相似,一是很早的时候便留洋看世界,二是想把自己的所学所得完完全全地交付给年轻人。
王洛勇1958年出生在河南,11岁就离家去湖北十堰的一所戏曲学校学习京剧武生。他每天清晨就开始苦练基本功,摸爬滚打,舞刀弄枪。这样的生活过了5年,他练就了扎实的形体表演基本功。17岁时,王洛勇又去武汉音乐学院主修圆号。1981年,他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4年后以优异的表现留校任教。
1985年春,美国路易斯安那巴屯路基大学向王洛勇抛出了橄榄枝,他获得了该大学戏剧系的全额奖学金,上海戏剧学院领导也给予他很大的支持,跟当时许多意气风发、期待放眼世界的文艺青年一样,他踏上了出国深造的征程。可到美国的第四天,蹩脚的英语让他狼狈不堪,结果被取消了奖学金。一次次碰壁后,王洛勇费尽周折最终就读美国波士顿大学戏剧表演系。
2018年初,王洛勇在《声临其境》节目中的一段用英文朗诵的《出师表》在网上广泛流传。这也引出了他在美国颇为励志的一个故事。为了学到纯正的英文发音,语言老师用红酒瓶的软木塞给他做了个练发音的小工具,含在嘴里练习,但时间长了木塞会有味道。有一次在西雅图的一个小岛上,王洛勇捡到了一块小石头,形状和木塞差不多。此后,他就把小石头带在身边,练完就用酒精擦干净。直到最后,这块石头的所有棱角都被牙齿磨圆了。如今,王洛勇还保存着这块石头:“在那样的压力下,有那种激情和冲动,当我再遇到困难的时候就看看。”
在异国他乡,王洛勇靠中国人特有的坚韧不拔,吃大苦、耐大劳,终在百老汇挣得了一席之地。2008年,王洛勇选择回到上海戏剧学院当起了老师,2012年,出任上戏音乐剧中心主任。出演鲁迅,让他对多年的教学经历有了一份反省。“我在出演鲁迅的时候,忽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促使先生会减少自己的写作,甚至可以说花费了很多时间去和年轻人交流。但鲁迅又是最烦导师这个事儿,他说我不是导师,我也不是方向,我只不过是说了一些另一种可能。” 王洛勇说,对于鲁迅这点,他感同身受,因为自己也爱惜年轻人。
和学生们在一起,是王洛勇最快乐的事情。他带着他们排练,调整体态,纠正发音,自制道具。他重视形式感,要求大家在每一次演出前要集体刷牙,清新口气,尊重观众及台上伙伴。每一次演出结束,主角要感谢给他跑群众的同学,要紧紧地握手感谢。演出后,要有心胸请观众挑刺。在王洛勇眼里,新一代年轻人是自信的,有知识的,有国际视野的,对待他们,不能压制,只能真诚,给予信任,放以责任,对文化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
3. 艺术家要为自己出生的土地呐喊
回国以后,王洛勇拍《林海雪原》、拍《东北抗日联军》、拍《焦裕禄》,塑造了杨子荣、杨靖宇、焦裕禄等形象。王洛勇挑角色,“我有一个潜在标准,尽可能少演假洋鬼子气的东西,我就想演全中国人民最熟悉的人物,去拥抱老百姓和他们最普通的生活。” 王洛勇说,那种开跑车、住高楼、搂着美女的角色一律不演。王洛勇说,“艺术家不为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歌唱,声音就永远没有力量。我以前为祖国做得太少,现在有机会了。一个艺术家从心底里迸发出来的声音,一定来自那块生他养他的土地。”
王洛勇出演的那些正面人物,也同时激励着他。王洛勇说他2012年出演焦裕禄,先是循着焦裕禄的足迹进行考察,对焦裕禄的认识超越了教科书,超越了新闻报道。在焦裕禄曾工作9年的洛阳矿山机器厂里,那些退休老工人有的正在下象棋,有的在看电视打麻将,一听说演焦裕禄的人来了,立马都围了过去,对他评头论足,说他哪儿长得像哪儿不像。在兰考,他演戏时说到这样一句台词:“乡亲们,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再大的灾难都能战胜。”一位老奶奶从山坡上跑下来,告诉他:焦书记不那么说话。他会说人勤地不懒,处处是金山。”王洛勇在出演焦裕禄的时候,只要走到田埂旁,就会不停地用手捋着田埂的小草。“他不会去揪小草,他爱这片土地。只有你了解了焦裕禄,就会明白他很多下意识的动作,他在跟老百姓说话的时候,从不正对着,而是把老百姓搂在边上跟你说话。”王洛勇感慨,他出演这些正面人物,希望今天的年轻人可以从他塑造的人物身上了解谁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英雄,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面对人生困境,承担历史重任。他说,很多正能量人物,今天看来依然令人动容。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优越了,欲望变强了,承受力和生命力却变弱了?他真切地希望,自己能通过一个个角色,激励和感染年轻人,不仅让他们懂得艺术的道理,更要让他们明白眼下的这个世界。
总是充满激情和活力,在学生们的眼中,王洛勇既像一位儒雅、学养深厚的绅士,更像一个热情,怀有赤子之心的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