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石燕介绍了《临港新片区高质量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社会规划》)的有关内容。市教委副主任毛丽娟,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张旗,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武伟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来源:上海发布
编制《临港新片区高质量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是本市落实国务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的具体工作任务之一。本市在聚焦推进新片区产业发展的同时,同步加强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统筹谋划,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新片区管委会、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文化旅游局、市体育局等部门,按照新片区打造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现代化新城的总体目标,结合新片区的实际,编制形成了《社会规划》。
一、规划的总体考虑
《社会规划》总的考虑是: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适应新片区人口发展和产业创新需要,对标一流,面向未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完善新片区公共服务体系,将新片区打造成为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现代化新城,也为全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示范借鉴。
在《社会规划》的制定中,主要把握了四个基本原则:一是统筹推进,根据临港新片区的整体布局,综合考虑不同人群的需要,统筹布局适宜的公共服务;二是适度超前,基于临港新片区的发展愿景,适度前瞻性布局一批优质的公共服务项目;三是开放共享,依托临港新片区制度开放的优势,积极链接国内外高水平资源,探索协同共治的新模式,打造公共服务开放新高地;四是特色引领,结合临港新片区资源禀赋优势,发展特色公共服务和产品,率先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打响临港特色公共服务品牌。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提出了两阶段发展目标:其中到2025年,在产城融合区内基本建立临港新片区高质量社会服务体系,先行启动区内15分钟生活圈实现全覆盖,建成运营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制度性改革创新举措相继落地,符合临港新片区特点的城乡社区治理模式基本形成。
到2035年,建设高质量社会服务体系“临港样板”,覆盖新片区全域范围,优质均衡便利的公共服务体系更趋完善,最终建成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
重点任务方面,规划提出要打造包括教育改革开放先行区、高品质健康服务引领区、世界级文体旅游目的地、家门口服务样板间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标杆在内的“五大名片”。
在创建教育改革开放先行区方面,主要任务包括:打造产教融合城市核心区,目前,临港新片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已正式挂牌,规划提出将围绕新片区重点产业打造一批高水平学院、学科和实验实训平台,试点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或二级学院,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教育国际化、多样化水平,规划提出探索引进国外高水平高校来沪办学,聚焦基础科学、产业创新等领域创建高水平研究院以及创新终身教育新模式,鼓励符合条件的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办学等。
在创建高品质健康服务引领区方面,主要任务包括:构建功能引领、医防融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监测预警与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升重大疫情应对水平,强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完善重点病种早期筛查与心理健康干预能力建设。建设智慧便捷、全面高效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引入国际一流的全科诊所,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等智慧医疗服务。同时,探索建立市级医学中心和社区医院紧密合作的健康联合体新模式,提升社区医疗的能力水平。打造功能齐备、医产融合的市级医学中心,依托市六医院临港院区等,建设区域急诊急救与疑难病症诊治中心,高标准建立产学研医对接平台,推动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引入国际一流、特色优质的健康服务业品牌,发展一批国际化社会办特色专科医疗机构,争取在部分药物设备技术的使用、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等方面取得突破。
在创建世界级文体旅游目的地方面,主要任务包括:打造海纳百川、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前沿阵地,将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和社区建设,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的新亮点,积极开展社会文物管理改革创新试点。形成全球知名国际体育时尚中心,依托滴水湖、环湖景观带、城市公园等空间资源,打响新片区国际水上运动品牌,培育冰雪运动、城市定向等特色时尚赛事,增加开放体育运动空间。创建高水平全域旅游示范区,充分挖掘新片区旅游资源潜力,开发滨水滨海、乐园休闲、工业参观体验等特色旅游线路和产品,打造临港特色都市慢生活区,争创环滴水湖高品质旅游度假区。
在创建家门口服务样板方面,主要任务包括:加快家门口综合服务设施布局,基于面向未来的工作生活方式,复合设置各类社区服务功能,打造临港特色的家门口多功能厅。完善家门口养老服务,贯彻积极老龄化理念,全面建设老年友好型城乡社区,增加各类养老设施和服务供给,培育银发消费新亮点。
在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标杆方面,主要任务包括:建设国际化活力新社区,引入便利国际人士生活的相关设施和服务,鼓励国内外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增强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推进城乡融合治理,增强基层公共管理服务职能,推动更多服务资源下沉社区,支持社会组织依法开展活动,探索社会企业等公益创新模式,并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社会工作者队伍。完善临港特色城市治理“两张网”,把握城市数字化转型契机,探索AI+服务的新模式,实现从“通”办向“智”办转型升级。
三、规划的保障措施
为实现上述的重点任务,规划提出了四项保障措施:
一是在规划土地方面,新片区将适当前瞻性布局并做好规划预留,提高土地混合利用程度,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统筹调配存量资源。
二是在资金投入方面,加大新片区专项资金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市区按职责分工落实投入责任,充分发挥各专项支持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
三在营商环境方面,推动各类市场主体享受同等准入待遇。
四是在人才引进方面,建立更灵活便利的引才用才机制,丰富各类配套服务,创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