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古纸对于今天的许多人来说,遥远而神秘。古老的桑皮造纸技艺,在普恰克其乡传承千年。

桑皮纸记-LMLPHP

要怎么说,才能表达我对手工古纸的热爱呢。反正,知道要去和田墨玉县普恰克其乡看桑皮纸,我就一路充满期待了。

普恰克其,有“桑皮纸之乡”之称。我在刘仁庆著《中国古纸谱》中,见到过收录书中的“新疆桑皮纸”,其纸样正是来源于墨玉县普恰克其乡布达村。抚摸那一小方手工古纸样品,粗糙纹理传递给手指遥远的植物气息。

没想到,这次就有幸遇见了。

走进布达村一个桑皮纸作坊,四十三岁的布再那普·司马依迎接了我们。她是桑皮纸技艺传承人的妻子。布再那普给我们展示了手工造纸的一道道工序。桑皮纸的制作,与别的地方的手工纸制作的工序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其以桑树皮为原料,须经过剥削、浸泡、锤捣、锅煮、发酵、捞纸、滤水、晾晒、揭纸、分类、打磨等等,总共十几道复杂的工序,才能制作而成。

我们见到了其中的几道工序。譬如坐在石台前的匠人,耐心地举起硕大的木锤,把剥下的桑树皮锤打成木浆。匠人向我们展示捞纸的手艺,要平稳而缓慢地从水中抄起木浆,使纸浆在筛子上薄薄地摊平。院子里的木框里,正晾晒着纸张,温暖的阳光下,纸张反射着柔和的光线。

布再那普拿起晾纸的木框子,啪啪啪啪,她轻轻柔柔地敲打。那一层纸渐渐脱离了框子。她小心地揭起纸张,对着阳光审视与打量。

纸张,从来便是文化的载体。

手工古纸对于今天的许多人来说,遥远而神秘。我们有太多便利的方式,随处可以得到纸张。但对于古代的人们来说,一页纸便有着一页纸的巨大重量,那是人们对于文化与文明的尊重与敬意。

“最早的新疆手工纸,根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大约是在公元7世纪初,从中原地区传播过去的。”《中国古纸谱》上说,在新疆的历史上,桑皮纸“广泛用于书信往来、档案卷宗、会议记录、经籍印刷、司法传票等。”

想象一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地带,考古学家发现大量的桑皮纸典籍,证明桑皮纸技艺,比东汉蔡伦的造纸术还早三百年,这是不是足以令人震撼。而在和田地区博物馆,还有许多桑皮纸的文物,多为唐宋时期之物。

古老的桑皮造纸技艺,在普恰克其乡传承千年。传统手工技艺制出的桑皮纸,纸张纤维长,拉力很强,防虫,书写不易褪色,吸水性好,成为书法和绘画纸材中的珍品。2006年,新疆桑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布再那普的汉语说得并不流利,但她使用微信极为熟练。许多慕名而来的人,加了她的微信,她也在朋友圈里向人们传播着桑皮纸的故事。

她说,整个墨玉县,会桑皮纸这项技艺的也不过十来个人。

桑皮纸被一层层码放整齐,放在商店里出售。大的两百元一张,小的几十元一张。我买了几张,请布再那普小心卷好,放入纸筒之中。

我要把这古老的桑皮纸带回江南,好好收藏。

同行的编辑家、作家甘以雯打趣我,是不是要用这古老的纸张写一封情书。散文家葛以敏和小说家苏二花则高深莫测地认为,这一程的寻纸记,收获最大的就是我了。

我愉快极了,心说是的是的,一路抱纸而归。

所有的相遇都自有原由,而我亦当珍惜。

03-18 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