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永菊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2020年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继而又以一系列务实举措,勾勒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向。自贸(试验)区、经济开发区以及开放合作区等开放合作平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后疫情”时期,更有必要发挥它们各自的差异化优势,努力抓好“六保”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发挥自贸(试验)区创新优势,以“稳外资”带动“稳外贸”
2013年,我国在上海建立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到今天已经形成1+3+7+6+1的格局。自贸(试验)区建立以来,在扩大开放、制度创新、吸引外资、外贸便利化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同样在抗击2020年新冠疫情时也是战绩卓著。随着“后疫情”时期的到来,自贸(试验)区应当继续发挥创新优势,起到领头羊作用,以“稳外资”带动“稳外贸”,并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创新优势:一是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利用被赋予的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自贸(试验)区应当大胆试大胆闯,通过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带动营商制度软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为实现全方位创新保驾护航。二是发挥服务创新优势。构建符合“后疫情”时期的新型服务机制,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通过解决外资企业的实际困难,实现复产达产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三是发挥模式创新优势。政府通过“云推介”“云招商”等新模式,一方面维护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亚洲、欧洲、北美三大核心区产业链供应链;另一方面拓宽低风险地区新的产业链供应链,实现维护与拓宽双轮驱动。
发挥经济开发区集聚优势,以“先进制造业”带动“高端服务业”
经济开发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后疫情”时期,应当继续发挥经济开发区特有的集聚优势,从不同层面实现以“先进制造业”带动“高端服务业”集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十三五”规划完美收关,为“十四五”开局奠定坚实基础,并着力从以下方面发挥集聚优势:一是发挥内生性集聚优势。吸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紧紧抓住维持企业垄断优势的技术创新灵魂,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和国内各级研发平台集聚,形成内生性研发类高端服务业集聚。二是发挥外生性集聚优势。以“后疫情时期”跨国公司全球重新布局为契机,利用“高端服务业”追随“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特点,以现有“先进制造业”为基础,制定相契合的“招商”方案,主动出击,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带动外生性“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三是发挥新动能集聚优势。以“六保”为底线,加快以5G技术等为核心的新动能集聚。一方面,发挥5G技术等原生性新动能的鲶鱼效应,激发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带动原生类高端服务业集聚,比如创新平台集聚;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新动能衍生类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比如商务类高端服务业集聚。
发挥开放合作区区位优势,以“一带一路”带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开放合作区多集中于陆路接壤边界区域,且大多数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比如广西崇左市与东盟形成的开放合作区域。独特的地理区位,使得开放合作区也具有了独特的区位优势,即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基础上,通过构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带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修复与重构,并着力从以下方面发挥区位优势:一是发挥政策优势。开放合作区位于边境地区,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均给予了相应的助推政策,比如广西崇左市就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直接推动下,成为我国对接“陆路东盟”的重要前沿。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开放合作区应当紧紧抓住政策优势,一方面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对外贸易,实现互联互通,另一方面积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互投资,逐渐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多元化发展。二是发挥后发优势。“后疫情”时期,开放合作区应当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协调,发挥后发优势,利用洼地效应,积极打造数字经济等新型业态,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三是发挥地缘优势。开放合作区应当发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理接壤、文化相似、风俗习惯相近,心理距离较小的优势,充分挖掘彼此合作潜力,积蓄合作优势,优化现有产业链供应链结构,开展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新模式,扩展合作新领域,构筑新型产业链供应链,比如,跨境电子商务等贸易新业态等,最终实现以“一带一路”带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